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6509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GEN:引领癌症免疫治疗的“四驾马车”

2016-03-29

  近些年来,一场癌症治疗的革命正在悄然发生,除了依赖于一种又一种的人工分子来诊治癌症,科学家们正在寻求通过病人自身免疫功能治疗恶疾的方式。   现在,癌症免疫疗法主要面临着三大任务:增强癌细胞免疫靶标性,提高特异免疫分子的癌细胞击杀率以及提高免疫细胞的肿瘤靶向性。   自肿瘤免疫治疗出现伊始,这一领域便处于不断进化的状态,现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相关实验已经在各大实验...

纳米人工红细胞可精准治疗癌症

2016-03-29

  近日,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博士郑明彬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蔡林涛、马轶凡等专家,在纳米人工红细胞可视化精准治疗癌症方面取得突破,相关成果在著名国际学术刊物《Scientific Reports》发表。   据郑明彬介绍,该团队采用聚合物包载光敏剂(吲哚菁绿)——氧载体(血红蛋白)复合物,覆盖类似红细胞膜的磷脂层,构建了具备携氧...

我的任务是给癌症儿童争取一个未来

2016-03-29

  “我的专科是儿童血液及肿瘤科。我的病人都是患上危重疾病的小孩,当中包括白血病、脑肿瘤、神经母细胞瘤和其他实体肿瘤、遗传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打从第一天病患开始,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就要和死神搏斗。在过去30年间,我就是站在这些孩子身旁,努力把他们从死亡的边缘抓回来。”   ——李志伟(Dr.Ansel...

【盘点】癌症免疫疗法行业进展

2016-03-29

  2015年10月9日,国家癌症中心主任陈万青带领团队在国际著名癌症专业期刊《癌症通讯》(Cancer Letters)上首次发布我国居民癌症现患数据。结果显示,我国5年内诊断为癌症且仍存活的病例数约为749万(其中男性患者368万人,女性患者381万人),总体5年癌症患病率为556/10万。与发病率相比,5年患病率更能从整体上反映疾病负担。 &em...

Cell:绘制顽抗免疫治疗的癌症肖像

2016-03-28

  采用抗PD-1抗体的免疫疗法彻底改变了晚期黑色素瘤及越来越多其他癌症的治疗。然而有60-70%的黑色素瘤对抗PD-1抗体耐药,当前迫切需要了解如何鉴别哪些患者将会或不会对这种治疗产生反应,由此最终提高反应率。   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揭示出了,如何根据启动抗PD-1免疫治疗前黑色素瘤中的基因突变及表达模式,来预测肿瘤...

中外学者发现癌症治疗的“圣杯”

2016-03-28

  最近,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纳米技术“智能包”,来更有效地靶定和摧毁癌细胞,并减少副作用。   这种智能包可传递化疗药物,含有寻找并结合癌细胞的叶酸分子,癌细胞的pH值比健康细胞低。 然后,这些智能包会释放抗癌药物,杀死靶细胞,而不会伤害附近的健康细胞。   南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Colin...

关于癌症治疗的突破十二种疗法

2016-03-28

  癌症是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据说任何人体内都有原癌基因,但只有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后可能被激活而引起细胞的畸形分化,才会导致细胞的癌变。所以说,癌症是多细胞生命的内在特性,几乎无法预防。几乎每一位专家都会告诉我们,关于抗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控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使之成为一种可以控制的慢性病,这就是抗癌的终极目标。  &ems...

日企业研制癌症疫苗 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2016-03-24

  疫苗通常被用于预防流感等传染病,现在日本很多企业开始研制治疗癌症等疾病的疫苗。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24日报道,《日经新闻》称,日本盐野义制药公司研发的食道癌治疗性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的最终阶段。日本安斯泰来制药公司将和美国新创公司联合研发针对杉树花粉症等过敏反应的疫苗。   疫苗能够激活人体本身的免...

卵巢癌早诊及预后判断发现新依据

2016-03-24

  哈医大附属一院妇科主任张广美教授团队近日研究发现,作为一种大分子的非编码RNA(核糖核酸),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在卵巢癌发病进程中扮演主流“角色”,揭示了其在卵巢癌诊断、治疗、预后标志物识别等研究中的重要功能。相关文章近期发表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科学报道》杂志上。   张广美团队利用高通量RNA测序技术数...

Nature重大发现:让癌症上瘾的lncRNA

2016-03-24

  与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来自VIB/鲁汶大学的科学家们揭示出了恶性黑色素瘤与非编码RNA基因SAMMSON之间不同寻常的联系。SAMMSON基因特异地表达于人类恶性黑色素瘤中,并且引人注目地是,侵袭性皮肤癌的生长高度依赖于这一基因。研究结果有可能为改进诊断工具及皮肤癌的治疗铺平道路。   由VIB/鲁汶大学Jean-Chri...

扩散—癌症的必杀技 这些发现不可不知

2016-03-23

  近期,麻省理工(MIT)的科学家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揭示了癌症细胞如何跨出扩散的第一步,也称之为转移。癌症转移引发了90%的癌症死亡,如果能有效遏制癌症转移,那么将癌症变成慢性病就成为了可能,到那时人们就能带着癌症生存!让我们一起看看关于癌症扩散的研究。   癌症扩散   1、Nature提出惊人癌症转移模型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们第一次在一个小鼠转移癌模型...

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

2016-03-22

  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因其设计简单以及操作容易,使其在基因编辑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欢迎。利用该技术,科研人员可以实现在碱基的水平对基因组进行定点修饰。CRISPR系统现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多个物种的基因组编辑以及癌症的相关研究中。近期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在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对癌症研究及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理解,对CR...

无锡一企业获前列腺癌基因甲基化检测全球专利

2016-03-22

  日前,位于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的申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简称“申瑞生物”)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签订“Y染色体中特异性甲基化位点作为癌症诊断标志物的应用”专利成果转让合同,获取该专利的全球独家权利。   据了解,中科院基因组研究所与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海医院合作研究,通过对患者样本的表观基因组分析对比,发现了前列腺癌中特异性的甲基化...

英特尔传奇CEO安迪·格鲁夫去世,跟癌症抗争21年后“游向彼岸”

2016-03-22

  美国当地时间3月21日,消息,英特尔前任董事长及CEO安迪·格罗夫(Andy Grove)于本周一去世,享年79岁。目前尚不清楚他的死因,但格罗夫长年患有帕金森氏症。   格罗夫留给历史的最神奇的成绩是“Wintel”联盟。它如同符咒一样,多年来使整个业界为之入魔。他回首过去,认为自己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使英特尔太依赖微软。 &em...

Nature提出惊人癌症转移模型

2016-03-22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们第一次在一个小鼠转移癌模型中,直接观察到了当侵袭性癌细胞迁移到肺脏时它们是如何建立滩头阵地的。他们看到的非常令人惊讶:定位在肺脏的早期“先头”癌细胞通常死亡,但它们首先放出了一些僵尸样的颗粒,这些颗粒可以自身四处移动,被一波波免疫细胞所吞噬。就好像被这些癌症颗粒感染了一样,其中许多的免疫细胞随后会钻入到肺组织中,为未来通过血液...

宫颈癌前病变会发展多久?

2016-03-21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展到晚期,很快便会夺走人的性命。然而,宫颈癌又有其他恶性癌种所不具备的特点:目前唯一一个知道病因的癌症。并且,宫颈的癌变历程漫长,从癌前病变发展到恶性的浸润性宫颈癌,起码有5-10年的潜伏时间。所以,只要选对体检,90%以上的宫颈癌可被预防,扼杀在“癌前病变”阶段。然而,目前还有一部分女士认为,子宫B超、宫颈刮片都能筛查宫...

卢煜明:癌症液体活检未来市场400亿美元

2016-03-21

  未来,癌症检验或许不再需要手术活检或穿刺活检了,一种名为液体活检的新血液检测方法正在改变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这项技术,被麻省理工科技杂志评为2015年十大突破之一。   开发液体活检技术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使判断这个市场未来有400亿美元的潜力也毫不夸张,“人的体内有2.5万个基因,很多癌症...

中和酸性环境,癌症免疫疗法可以更强

2016-03-21

  癌细胞有能力在酸性的肿瘤环境中生长,而这种环境对免疫细胞是有害的。本周Cancer Research杂志的封面文章,Moffitt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中和酸性肿瘤环境可以提高癌症免疫疗法的效力,这项研究登上了本期Cancer Research杂志的封面。   实体瘤中的酸性环境会减弱许多免疫细胞的功能,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肿...

用iPS技术重编程癌细胞

2016-03-18

  不同于正常细胞,癌细胞会不受控制地增殖,从而导致其扩散至整个身体。这种不规则的增殖往往是由于突变的基因。最近,日本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与应用中心(CIRA)的Yasuhiro Yamada教授,对于骨肿瘤相关基因尤其感兴趣。他说:“我们的一个项目是EWS-FLI1基因。”这个癌基因被认为是十分必要的,但不足以导致几种骨肿瘤,这表明它必须与其他突变共同起...

癌细胞如何迈出扩散的第一步?

2016-03-18

  最近,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肿瘤细胞如何从最初的肿瘤部位开始它们扩散的第一步。这种扩散——称为转移(metastasis),引发了百分之90的癌症死亡。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ancer Discovery》,本文资深作者是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教授、科赫综合癌症研究所成员Frank Gertler,科赫癌症研究所的博士后Madele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