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首届精准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队列研究先锋计划颁奖仪式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729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一段夭折的企业医院集团筹建历程

2014-10-25

  当前,投资医院如沐春风,作为筹建某大型央企医院集团的见证人之一,笔者在各类医院集团不断涌现的当下感慨良多。特撰写系列文章,关注企业医院规划在新医改中的走势。   2008年新医改前夜,关于新医改的八个版本引发业界议论纷纷,各种观点甚嚣尘上。当时,我在一家央企下属医院供职,在院长带领下,也欲牵头联合集团内其他地区的几家医疗机构...

在从仿制到创制的探索中寻找答案

2014-10-24

      10月23日,第十八届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创新药物发展研讨会(二)——药物研发创新模式及机制的思考在京举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制所所长蒋建东作了关于“在从仿制到创制的探索中寻找答案”的报告。   “中国的药典分为三大类药物,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蒋建东介绍,我国大多数是化学药和生物药,基本上占了一半。化学药不管是模拟西方化学合成也好或者用计算机筛选合成也好,基本上是模仿...

医生在西方缘何地位高

2014-10-24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医师职业用它非凡的仁慈区别于其他职业。”这是著名现代医学大师、加拿大医生威廉·奥斯勒(1849-1919)的一句名言。其实在中国,“医者仁心,医者父母心”的说法也为人们耳熟能详。但近期接连爆出的恶性医患冲突让很多人产生疑问:中国的医生和患者何以从“救助关系”沦为“致命关系”?此类“白色暴力”让人同情医生的遭遇,但不间断出现的各种负面...

医生最不喜欢的看病方式,你占了几条?

2014-10-24

  和谐的医患沟通,良好的医患互动,有助于医生对病情的准确诊断与治疗。但偏偏有些病人的瞧病方式让医生很不感冒,甚至让医生很反感。   健康时报日前进行的“医生不喜欢的看病方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要求医生开假诊断证明”排在第一位,占27.75%;排在第二位的是“托熟人看病还要加塞”,占26.59%,第三位是“挂号爽约”占9.51%。其他的依次为“比较就...

三种语言两类处方,未来医生你准备好了吗

2014-10-24

  如果开一张疾病清单,目前中国人在健康上的欠债有点多——3亿高血压、1亿糖尿病、7000万骨质疏松症、500万失忆失智症、700万脑卒中,还有200万肿瘤新患者……越来越多的人在遭受慢性病的折磨。而医生们预测,在未来20年内,我国慢性病患者还将增加一倍!   面对这个状况,未来的医院能做什么?   上...

一位病人家属发的,说的太好了!

2014-10-24

  一位病人家属发的,感谢这位家属,说的太好了!请理性的国人就诊前冷静思考:   1、患病很不幸,但不是医生让你得上病。 练好身体不生病是上策,医生不会怕失业,健康还需要管理呢!   2、没有谁求你来,是你本人主动寻求他人帮助的。找你信任的医院、医生。  别说你入院时好好的,越治越糟糕了。好好...

南京将试"诊间结算" ,看完病直接付钱

2014-10-24

  到医院看病,不少人最头疼的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排队,经常是排队时间远超过就诊时间,看一次病花掉半天甚至一天的情况并不少见。不过,以后可能就不需要如此“麻烦”了。10月22日,记者从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与南京日报新媒体中心等单位主办的南京“智慧医疗·智汇行”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获悉,南京将试点诊间结算,患者看完病在医生诊室里就可以完成缴费。第一家试点医院是南医大二...

牛津:建转化医学中心 促进肿瘤个体化治疗

2014-10-24

  Chan Soon-Shiong 研究所和牛津大学共同成立一家转化医学中心,旨在为肿瘤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分子医学干预措施。   Chan Soon-Shiong 研究所将为新中心的成立出资5000万美元,中心将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宏基因组和代谢组学等领域进行研究,并引入新的超级计算系统。中心将与牛津大学医学院和Precision肿瘤医学中心紧密...

医疗科技新革命?病人按疗效付费

2014-10-24

  在最近的几十年中,医疗行业已经在认知、诊断和治疗疾病方面有了显着的进步,这主要是取决于技术产生了很大了进步。鉴于大多数美国人在大部分时间里都能保持健康以及预防教育、早期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人们可能会认为随着医学的进步将大大降低医疗成本。   尽管出现了大量新的测试和治疗方式,或者也正因为是这些新方法,导致了医疗保健的成本直线上升,已...

盘点:2014年医药研发十大III期失败案例

2014-10-24

  近日,FierceBiotech网站盘点了2014年医药研发10大III期失败案例。看完这些案例,小编不得不感叹一句,让那些重磅预测都见鬼去吧!   在10大失败案例中,只有2个是小公司,其他全是制药巨头,包括:葛兰素史克、默克、诺华、礼来、罗氏、辉瑞、默沙东。葛兰素史克甚至2次上榜,不过该公司今年收获了多个新药批文,帮...

读《因为是医生》|你知道内科“住院总”多少?

2014-10-24

  二〇一四年四月底,暮春,心内科三线夜班结束,我从协和医院老西门走出,转王府井,赶在新华书店九点半开门的一刻踏进,买下这本《因为是医生》。   在回家的地铁上,我翻开了第一页,随即和书中四个内科总住院医师一起再次经历一次又一次的临床历险、一次又一次的生命重托、一次又一次的感情激荡……直到和他们一起站在舒雪娴——一位罹患晚期肿瘤的孕妇,为避免腹中胎儿受...

拆穿“医界良心”:近藤诚的癌症理论真相

2014-10-24

  最近在网上看到《大河报》、《沈阳晚报》在连载介绍日本放射医生近藤诚的理论和他的书。《大河报》的报道文章的题目是“可怕的不是癌症本身,而是‘癌症的治疗’”,并介绍由广东科技出版社翻译出版的他的畅销书《不要再上癌症的当》。因为题目很有冲击力,又迎合了民众对癌症和癌症治疗的恐惧心理,非常吸引眼球,引起强烈反响。书的封面将近藤诚称为日本最权威癌症专家,更是让普通民众深信不疑。 ...

三国演医——美国、日本和中国的行医比较(上)

2014-10-24

  我在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工作,有幸在实习期间参观过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和东京大学医学部,又在住院医期间到美国UCSF(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Franciso)进行数月的交流。与国内行医比较,感触颇深,在此撰文,虽不免管中窥豹,但愿意与大家分享我所瞥见的那一“斑”。   先看装束   在美国...

弃医从画:“一页漫画引发600万医生共鸣”背后的故事

2014-10-24

  一页漫画引发600万医生共鸣!连非医务工作者都觉得捧腹的“小医生故事”风靡网络。没错,这就是萌翻网友哭醉医生的《小医生日记》。曾小兰用轻松诙谐的漫画,记录她和同学的学医经历,这组元气十足的漫画在网络上不仅吸引医生、护士们转发,更是引发众多网友热捧,大呼:“萌哭了!”    故事主人:曾小兰(小医生日记漫画)动画师、漫画家。《小医生日记》漫画作者。   用漫画讲...

李斌、尹蔚民在人民日报同日同版发声 医改要有新动作?

2014-10-24

  编者按:   《人民日报》10月23日第6版同时刊登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的文章。推动医改两大关键部委的“巨头”同日同版发声,他们到底说了什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下一步又有什么新动作?请参看健康界精心准备的“合集”。   最值得关注的可能还是医保整合问题。   李斌主...

浙二90后急诊护士写诗歌 感叹急诊室门里门外

2014-10-24

  《门里·门外》   你在门外,   我在门里,   门里躺着你的至亲,你在门外痛声哭喊,   我们在门里快速评估、穿刺、插管……   谈话签字时,你泪眼婆娑,   紧紧握着我们的手“一定要救救他”...

院长科主任大爆料:如何当好科主任

2014-10-24

  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室主任?是抓学科建设?还是疲于与上级套近乎?是整天自己忙着在天上飞?还是努力让科室成为“赚钱大户”?这些问题恐怕说上两天两夜也说不完。10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医院临床专科建设院长峰会第一场沙龙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医院院长和科室主任,就如何当好科主任七嘴八舌地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速速来围观吧。   科主任要跟...

没接触过MDT的医生,看完这篇就够了

2014-10-24

  在中国,从医生到科室主任再到院长,如果还不知道MDT(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多学科协作)这三个字母的含义,那就不仅仅是“凹凸”的问题,而是不合格了。眼下,中国的很多医院都在试水这一“时髦”的治疗模式。而经过笔者观察,各家医院对于MDT的理解以及在实操层面的做法不尽相同。对于这一缘起西方的治疗模式,我们有必要去理清其诞生背景、发展阶段、实行现状及...

国家卫计委推动住院医规培:全科医生定为招收重点

2014-10-24

  9月29日和10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分别在海口市和长春市召开了南北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推进会。10月2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上公布了上述两次会议的内容,就如何做好下一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会议从培训招收工作、培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地方财政补助经费、和下一步工作的统筹等四方面进行部署。 ...

无影灯下:走进外科医生的真实生活

2014-10-24

  近日,一则关于福州某医院医生连续手术 32 小时,术后医生累得瘫倒在地的照片在互联网、微信圈里被网友盛传。人们在向这些用生命来挽救生命的医生表达敬意时,不禁也在心中打了一个问号:这就是传说中的外科医生的真实生活吗?那些在大多数人心中一直很光鲜的高薪外科医生们就是这样工作的吗?   如果您有这样的疑惑,不妨跟随我们的文字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