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破卷之战:新修饰战队重燃科研创新力
【直播】解析单细胞时空组学,破译生命空间微密码 —— 从时空组学技术前沿到实战案例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184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中国生育危机:坐失政策调整最佳时期

2015-02-15

  近年来,中国低生育率背景下的人口形势和转型中的新人口问题备受各界关注,调整生育政策的呼声可谓不绝于耳,一浪高过一浪。2015年2月9日,中国人口学会主办了一场名为“中国人口形势分析与展望”的研讨会。这个研讨会对中国当下的人口形势作出了引人瞩目的新判断,但相关人士提出的一些看法却令人困惑,值得商榷。   出生人口性别比并未发生质变  ...

麦肯锡:预测2015年中国消费者将成为医疗保健的主导者

2015-02-13

  随着中国数字消费者对电子商务日益提升的接纳度以及大型零售商纷纷提供更加完善和多样的线上服务,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远超预期。麦肯锡对中国数字消费者展开了一项调查,覆盖中国不同级别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共计约6.3亿的互联网用户,对其行为和意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挖掘。动脉网节选其中与互联网医疗相关的报告,进行了梳理,看中国数字消费者在互联网医疗方面有什么样的渴望。 &emsp...

最新报告预测:中国医保基金两年后收不抵支

2015-02-13

  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预测——   近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发布。报告预测,2017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就将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的现象,到2024年就将出现基金累计结余亏空7353亿的严重赤字。对此,专家建议,应严格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以防止因各级财政支出压力过大导致的“医疗费用社会经济危机”在国内上演。...

致敬!中国医生春节坚守埃博拉疫区

2015-02-12

  确实很想他。”利比里亚埃博拉肆虐,已经坚守两个月的王进,随着年关将至,孩子成了他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离家的时候,孩子只有16个月大。现在都18个月了。”王进为中国驻利比里亚医疗队队长。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时间的“小年”已接近尾声,不过在利比里亚,同事们正出去采购,准备晚上一起包饺子。   利比里亚的...

黄禹锡将在中国建实验室

2015-02-12

  黄禹锡,韩国著名生物科学家,1952年12月15日出生于忠清南道扶余郡,曾任首尔大学兽医学院首席教授,他在干细胞的研究,一度令他成为韩国民族英雄、被视为韩民族摘下诺贝尔奖的希望。根据近日韩国报纸的报道,黄禹锡将接受中国一家著名干细胞公司的经费支持,合作开展干细胞研究。   2005年12月,黄禹锡被揭发伪造多项研究成果...

蔡江南:为何医生职业在中国没有吸引力?

2015-02-12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代表性问题,就是看病贵和看病难。2013年,我国人均医疗费用是1800元,占GDP比重的5个点,其中有三个最突出的问题:人群、地区之间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以药养医”,药品费用比重全世界最高;医疗条件的短缺。   中国医改为何如此步履艰难   在12月10日举行的国家卫生计生委例行...

被吐槽的住院医规培待遇低,中国这样解决

2015-02-11

  2月10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称,目前中国对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三类规培生,分别有不同的待遇保障,但都有待遇底线,与培训基地医院给其住院医师的待遇相比,规培生的待遇不能低于他们。   为实现中国医师培养的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2013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

胡大一:中国医生职业倦怠如何破解

2015-02-11

  职业倦怠因何产生?   心脏科专家分析   北大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胡大一   以心、脑、肾三个脏器为主导,针对高危人群、已患病人群与老年人口三个群体,组建以医生为领队、团队服务为模式、五个处方为内涵、以患者为中心的“4S”店是破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和医生职业倦...

中国首台“卫护”远程医疗机器人落户上海

2015-02-11

  名为“卫护”的中国首台远程医疗机器人正式落户该院。在全球医生组织支持下,到浦东新区大团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卫护”的病人家里“站岗放哨”。   上海浦东医院 9 日披露,名为“卫护”的中国首台远程医疗机器人正式落户该院。在全球医生组织支持下,到浦东新区大团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需要的病人家里“站岗放哨”。  &em...

美企收购301医院CAR-T疗法,中国的金蛋为什么砸到美国去了?

2015-02-11

  【新闻事件】2月9日,美国生物制药公司Cellular Biomedicine(CBMG)公布收购了中国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的CAR-T细胞疗法,这项收购包括CD19、CD20、CD30、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重组表达载体等免疫技术,已有的临床I/II期结果、相关专利的所有权、以及生产技术。但未有披露收购包括头款、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红等关键财务细节。   ...

中国科学家研制全球首个胰腺癌纳米载体药物 荣登时代广场

2015-02-09

  胰腺癌是临床上恶性程度最高的癌症,5年生存率低于5%,堪称“癌中之王”。郝继辉指出,对于胰腺癌的治疗,目前外科手术是唯一可能的根治手段,但由于早期症状隐匿,仅有20%的患者在就诊时有手术机会。多数患者只能接受姑息化疗,化疗药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远期生存。然而,在临床工作中,许多胰腺癌患者面临无药可治和无药可选的境地。   郝继辉教...

里程碑!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成立仪式圆满举行

2015-02-09

  2015年2月9日,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成立仪式及学术交流会在上海隆重召开。主任委员贺林院士、副主任委员卢煜明教授、副主任委员张世琨教授、中国遗传学会资深顾问安锡培教授和来自全国妇产医院、高校的委员、顾问等四十余人出席了会议。转化医学网全程参与了此次盛会。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院士首先对分会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说随着分子诊断和...

中国互联网医疗难圈医生

2015-02-09

  随着移动医疗的发展,各路资本蜂拥而入,意图再次制造下一个互联网热潮。但是,医疗本质还是医生的服务。因此,大部分创业公司在获得了资金的注入后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圈医生资源上。目前阶段,各家公司比拼的是自己医生的数量和质量,希望向市场传递自己拥有更多的优势资源,以此来吸引用户和投资人。   平心而论,中国互联网医疗远未到爆发的阶段,核心...

2014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施一公居分子遗传类榜首

2015-02-09

  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采用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ShanghaiRanking Consultancy)开发的方法和标准,基于客观引用数据对中国研究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爱思唯尔作为合作方,为该榜单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技术实现。   随着中国在国际科研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不断提高,表彰引领学术进步的杰出学...

由民国医讼案看中国式医疗纠纷

2015-02-06

  当我们在提及往事的教训时,总是喜欢说"历史的车辙"。不过从现实中来看,大多数开车的人都是喜欢往前看,而不关注身后的印记。一场80多年前的医疗纠纷,能给现在的医生什么启示?   一件民国时期的医疗纠纷   1934年,在上海红十字会医院发生了这样一件事:石崧生在其妻住院治疗后多次便血并最终"气绝"身亡后,将主治医生吴旭丹告上...

说规培 | 中国医学教育之殇还要走多久?

2015-02-06

  作者:王克霞   前不久认真地研读了赶在2013年的最后一天出台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一方面,作为一位无限热爱医学教育事业的工作者为之欣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终于上升到国家制度的层面,另一方面,却又无限忧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作为连接医学院校教育与医师的继续教育的过渡阶段,是培养具有独立执业能力的At...

癌情凶猛的背后——中国癌情四大焦点透视

2015-02-04

  焦点一: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中国“癌情凶猛”的解释,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副主任陈万青认为,更主要的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在本质上,癌症是人体衰老的结果之一,老化是驱动癌症生长的代谢发动机,这已是科学界的共识。   自1999年起,中国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

中国到了对癌症“宣战”的时刻吗?

2015-02-04

  “对癌‘宣战’不言而喻。”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从事消化道肿瘤外科和研究工作,对肿瘤防控工作有着深入的思考。   调研中,新华社记者设计了36个问题,专访这位权威专家。除面对面访谈外,季加孚还以2万字的篇幅对问题进行了书面回答。   “这是个将来确实会付出惨痛代价的社会问题”   问:如何看待当...

中国癌症死亡人数占全球四分之一

2015-02-04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这一天的设立标志着全球共同攻克癌症的决心与期盼。中国肿瘤发病情况究竟怎样?和其他国家有何不同?肿瘤治疗情况究竟如何?带着一系列问题,新华社记者去年以来深入医院、病房、研究院所、企业和有关部门采访,就肿瘤现状进行调研,试图一探究竟。   发病率与世界水平接近 但死亡率高于世界水平  &em...

会讯:国际体外诊断中国峰会将于6月在北京举办!

2015-02-04

   国际体外诊断市场整体增速强劲,达到国际制药市场的两倍。但是随着欧美等发达体外诊断市场的增速下降,欧美体外诊断公司在寻求国际市场的合作。于此同时,亚太地区变成的体外诊断市场的一片蓝海。   The global in vitro diagnostics (IVD) market is growing robustly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