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82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2020年中国肺癌发病人数将突破80万
中国有3亿吸烟人群,7.4亿人遭受二手烟的暴露。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剧,大气污染与环境污染日趋严峻,肺癌发病与死亡还将进一步攀升,预计到2020年中国肺癌发病人数将突破80万,死亡人数将接近70万。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在第七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上表示,近年来,肺癌在中国肿瘤登记...
中国首张电子处方开出 乌镇互联网医院完成业务流程首秀
第一张电子处方的开出,从一定层面上打通了医院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企业的共享渠道,这个意义上来看,即使作为一个新生儿,它的应用和模式都带着明显的试水性质,其突破性的进步也是显而易现和必须重视的。在这个全新的问诊应用场景里,也是一个全新的游戏规则里,无论是医疗服务提供方、医药工业、医药商业,还是医药电商都需要寻找自己的位置,占位;重视自己的上下游,联盟。...
屠呦呦今将获颁诺贝尔奖,下一个中国人会是谁?
今年 84 岁的屠呦呦已早早到了瑞典,继 7 号下午在卡罗琳医学院做了演讲之后,今晚将要出席诺贝尔颁奖典礼。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利用现代药物分离和分析技术,最终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此而受益。现在青蒿素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
中国批准全球首个手足口病疫苗
手足口病有疫苗可预防了! 2015年12月3日,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了世界首个肠道病毒71型疫苗生产注册申请。EV71是可导致幼儿手足口病的一种病毒,患儿会重病甚至死亡,且目前尚无治疗方法。 “这对于中国儿童来说是一个大好消息——因为该疫苗几乎可以完全预防EV71手足口病。这个病是导...
施一公、曹雪涛等5位中国科学家获《自然》杰出导师奖
五位杰出的中国科学家今天获得了2015年《自然》杰出导师奖,颁奖仪式在上海召开的2015科研?创新?创业国际研讨会上举行。《自然》每年举办的这个奖项为了强调导师启发年轻科学家的重要性。 中国医学科学院的院长曹雪涛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邓兴旺共同获得中国北方终身成就奖,各获得25000人民币奖金。南京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和化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陈...
屠呦呦领诺奖演讲全文:中国医药学是伟大宝库
12月7日下午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演讲,介绍了自己获奖的科研成果。 演讲全文如下: =============================================== 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CETTIC) 基因健康管理师职业培训班通知
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以基因导读为基础的转化医学已经从遗传分析和遗传咨询迅速扩展到基因组导向下的健康管理,从经典的遗传病和出生缺陷,扩展到了到多基因病及个性化用药指导等健康管理,目前超过4000多种的遗传病,出生缺陷和复杂疾病等已可实现分子诊断或预警,随着环境基因组、毒理基因组、营养基因组等基因组与各种环境和外部因素交互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也为基因组导向下健康管理提供更多的依...
中国科学院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2015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2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现予公布。 中国科学院 2015年12月7日 2015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共61人,分学部按姓氏笔画为序) ...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医药卫生学部)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工作于1月正式启动,通过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提名和院士提名两条途径,共提名了521名有效候选人。6月8-13日,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会议,从521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了203位进入第二轮评审。第一轮评审会议结束后,我院委托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的主管部门组织对其材料进行了公示,并集中受理和认真处理了对候选人的投诉。10月下旬,...
中国药检:外诊断试剂国家标准物质供应品种目录
为配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的实施执行,进一步做好我院体外诊断试剂国家标准物质的有关工作,现将我院体外诊断试剂国家标准物质品种目录等信息公布如下: 体外诊断试剂国家标准物质品种目录 序号 ...
《柳叶刀》主编:开放获取,中国期刊应因刊制宜
1823年10月25日,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发行创刊号,成为世界历史上最悠久,也是最受重视的世界医学权威期刊。 Thomas Wakley在创立《柳叶刀》时,以外科手术用刀来为期刊命名;同时也取了“lancet”在英语中“尖顶窗”的涵义,藉此寓意这份刊物能够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 &em...
中国制定精准医疗规划 或纳入十三五重大专项
国家卫计委消息,目前我国正在制定“精准医疗”战略规划,这一规划或将被纳入到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专家表示,精准医疗将改变现有的诊断、治疗模式,为医学发展带来一场变革。 据央视网11月30日消息,精准医疗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和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预防、治疗方案。 ...
2015·中国(重庆)生物医药前沿技术 与产业化发展研讨会
随着“健康中国2020”、“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计划的实施,以及国家医改、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一系列举措的大力推进,鼓励生物医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国际化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发展,必将成为“十三五”和未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为积极促进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创新和合作交流,推动重庆市生物医药协同创新和产业...
抗药基因在中国生猪中进化 外媒:中国成传染病温床
外媒称,科学家最近宣布,他们已经发现一种基因正在中国的细菌中传播,这种基因会让细菌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最后一着”——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据《日本时报》网站11月24日报道,如果这类基因不断传播,医生或许很快就会失去所需的手段来消除感染,无论感染是化学疗法、手术还是简单的割伤造成的。有证据表明,这种有抗药性的基因已经传播到老挝和马来西亚。...
中国并非唯一发现新型抗生素耐药基因MCR-1的国家
抗生素是现代医学的奇迹之一。自从人类发明抗生素以来,细菌等微生物与抗生素之间不断博弈。而目前科学家们在担心会不会出现具备全面抵抗抗生素能力的细菌。 2015年11月18日,华南农业大学刘健华教授研究组、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教授研究组等联合在英国《柳叶刀·传染病》杂志(《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上发表了一...
中国首例人子宫移植手术成功:母亲子宫给女儿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5日披露,该院成功将陕西一位43岁母亲的子宫移入女儿体内,目前患者恢复良好,新移植子宫已经成活。作为中国首例人子宫移植,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中国在该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因为先天性没有子宫,22岁的女儿婚后无法生育,这让43岁的妈妈痛苦不已。近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妇产科等11个学科、38位专家协作,...
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白皮书“把脉”中国科研
施普林格·自然出版社旗下的自然出版集团(NPG)11月26日凌晨以中英文两种语言面向全球发布了题为《转型中的中国科研》的白皮书,其目的旨在为处于关键发展期的中国科研“把脉”。这是国际出版商在中国推出的第一份该类报告,其依据的是NPG近期对1700多名分属不同学科和来自中国各地的一线科研人员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当面访谈中收集到的信息。 &emsp...
基因格实验室通过AABB认证 成中国首家涉外亲权鉴定实验室
11月12日基因格亲权鉴定实验室率先通过美国血库协会AABB认证,成为中国首家家获得此项认证的机构。 美国血库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lood Banks,简称AABB)的亲子鉴定认证标准是衡量亲权鉴定实验室质量的至高准绳和保障。 AABB为被认证实验室制定了很高的流程标准和质量监控措施。它要求被...
Science关注中国的学术欺诈行为
中国主要的基础研究机构正在严打那些利用假同行评审来发表论文的科学家们,要求严重违规者返还研究经费。11月12日国家媒体首次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学会(CAST)发布了一项声明:其已调查了数十名涉及同行评审欺诈的科学家。调查结果凸显了中国许多肆无忌惮的论文代理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它们负责兜售代写或欺诈性的论文。 英语编辑公司Edanz中国区负责人Benjamin Shaw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