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疗法的理想与现实:像“捉内奸”一样困难
一周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在视频会议中重申,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在2015年施行的最新规定中,属于临床研究,不能进入医疗临床应用。
福建加强体外诊断试剂监管 IVD整治打响第一枪
细胞免疫疗法被列为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前归属卫计委管理,而非药监部门管理。不过在药监领域里,体外诊断试剂也一直被诟病有着细胞免疫疗法一样的问题,很多没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就生产、销售,打着研究的名义投入临床诊断。
基因测序大规模产业化瓶颈或在“十三五”被打破
近年来,基因编辑在全球的热度日趋高涨。究其原因在于人类许多疾病源于基因缺陷,且罕有甚至没有相关药物治疗。而基因编辑作为精准医疗子部分可以通过改变人类胚胎的基因,修复其中的致病部分,并且这一“优质基因”可以得到遗传。
华西医院原院长石应康自杀辞世
知情人士透露,华西医院原院长石应康于昨日下午跳楼身亡;1993年至2013年,石应康曾执掌华西医院长达二十年,医改创新曾是其退休后人生目标。
习大大:免疫细胞治疗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了不得!
4月26日上午,习近平来到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观看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集中展示。总书记在考察生物医药展区时,明确表示:免疫细胞治疗能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了不得!
分子诊断:投资的下一个风口
据美国咨询公司Marketsand Markets预测,全球分子诊断市场的规模有望从2015年的近6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93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9.3%。面对这块肥肉,资本早已开始涌动。
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LDT)的过去、现在、未来
前段时间,医疗圈的同仁们接连受到前所未有政策性的“轰炸”。3月3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官方网站发布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临床检验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为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LDT)开启绿色通道。3月17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在第二十三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生物技术、精准医疗名列其中。
【市场】体外诊断产业高速发展独立实验室市场空间
近日,医学信息网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体外诊断(IVD)市场规模约为363亿元,行业增长率达到30%。
CRISPR-Cas9技术关键发明人Emman
微生物学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之前一直没有固定的实验室,过着艰苦孤寂的科研生活。但她在CRISPR技术方面的工作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
第七届中美临床与转化医学国际论坛通知
“第七届中美临床与转化医学国际论坛”将于6月24-26日在北京盛大揭幕。本届论坛将云集中、美和亚太地区等代表性的临床转化医学机构、生物医药企业和关注创新转化投资者们,论坛规格和人数将突破历届论坛最高纪录。
于军: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精准医学
基因产业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今年,精准医学不仅被纳入“十三五”规划,作为精准医学的“排头兵”,基因组学也被纳入“十三五”百大项目名单,要“加速推动基因组学等生物技术大规模应用”。
【定音】国务院:八大方面、26个重点任务力推科
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对促进可进成果转移转化行动作出具体部署。如何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现在有了这些明确分工和时间表!
新华社:中国学者研发出国际一流基因编辑技术
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日前报告了中国科研人员发明的一种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有专家评论,尽管这种技术尚处于初期阶段,但其潜力有望超过近来被看作诺贝尔奖热门的美国CRISPR-Cas9技术。
韩春雨:“一鸣惊人”的中国科学家发明世界一流新
最近几天,中国生物学界沸腾了。其中有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也有年轻研究员、活跃的研究生,大家议论纷纷。近年国际上因为基因修饰技术而激烈争议谁应该得诺奖,而来自河北科技大学、名不见经传的副教授韩春雨的工作打开了新局面——不是说他会得诺奖,而是有可能他发明的基因修饰新技术会替代现有技术而成为最实用的,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发现具有带来技术和产业变化的潜能。
张丽珠:中国试管婴儿技术先行者
五十年风风雨雨,张丽珠利济为怀,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救人无数,在医界同行和广大患者当中赢得了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科学家认为美癌症研究过于松散
美国最近启动的多个癌症研究项目均为免疫疗法注资,该疗法被认为是癌症治疗最有前途的新方法之一。但研究人员警告称,由于没有联合这些项目的具体规划,这些钱可能会打水漂。
存在“自杀基因”?美媒称自杀五大谬论令人惊愕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5月6日报道称,人类至今仍未完全揭开自杀之谜。由于缺乏完整而深入的研究,关于自杀以及自杀身亡者的错误看法越来越多。
栏目推荐
破卷之战:新修饰战 |
微驭万物-第二届单 |
第二届中国类器官转 |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 |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