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Gut Microbes】复旦团队发现肝癌的肿瘤内菌群特征呈现抗肿瘤活性

首页 » 《转》译 2023-01-09 转化医学网 赞(2)
分享: 
导读
肝内胆管癌(ICC)是第二大原发性肝癌,占原发肝癌10-15%。最近,有研究团队分析了ICC组织的细菌宏基因组特征,并探索其抗癌潜力。
近日,复旦大学樊嘉等在Gut Microbes上发表了一项题为“Intratumor microbiome features reveal antitumor potentials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的研究论文。研究对肝内胆管癌的肿瘤内菌群进行表征,发现了ICC的癌旁组织中真菌副伯克霍尔德菌的含量显著较高,具有抗肿瘤潜能。

https://doi.org/10.1080/19490976.2022.2156255

微生物与胆管癌

01

胆管癌(cholangicarcinoma, CHOL)是一种源于肝外胆管包括肝门区至胆总管下端的胆管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于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是一种常见的CHOL类型,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发病率较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人类共生微生物与精神障碍、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复杂疾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维持肠道黏膜屏障、促进免疫系统发育成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微生物群落已被证明寄生在人的肝脏和胆管中,它们可以影响肝脏代谢、免疫环境和疾病状态。临床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衡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的进展有关;另一项研究报告称,肠道微生物群和功能性Toll样受体4 (TLR4)是肝纤维发生所必需的;临床和动物研究都表明,微生物群落可以刺激肝脏炎症反应和肝纤维化,并诱导IL-6的产生,从而促进肝脏肿瘤的发展。

然而,微生物与胆管癌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胆汁中的幽门螺杆菌是胆管癌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位于胆道的幽门螺杆菌可激活NFKB信号通路,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转录表达,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因此,充分了解肝内微生物群如何影响肝和胆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研究过程

02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99个组织进行16S rRNA测序,以表征肿瘤内微生物群的特征,然后进行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和多水平验证。通过使用染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透射电镜(TEM),检测了组织中微生物DNA的存在。

研究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肝内胆管癌(ICC)肿瘤组织中含有更多种类的菌群并且α多样性更高。研究人员还从新鲜组织中培养出革兰氏阳性需氧细菌,鉴定为头葡萄球菌。同时,scRNA-seq显示瘤内细菌可存在于多种细胞类型中。

使用16S rRNA测序发现,最丰富的细菌目包括伯克霍尔德氏菌目(Burkholderiales)、假单胞菌目(Pseudomonadales)、黄色单胞菌目(Xanthomonadales)、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和梭菌目(Clostridiales)。此外,在癌旁组织中,真菌副伯克霍尔德菌(Paraburkholderia fungorum)含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与CA199 (碳水化合物抗原199)水平呈负相关。体外和体内实验结果表明,P. fungorum对肿瘤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表明,P. fungorum可通过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抑制肿瘤生长。


研究意义

03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ICC中的细菌可能发挥重要的抗肿瘤作用,肿瘤中的细菌数量与临床因素相关。因此,细菌菌群DNA可作为肿瘤的诊断标志物或预后标志物,甚至可作为临床药物治疗的靶点。然而,它们与癌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研究人员表示他们还需清楚地了解菌群如何进入和驻留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子机制,并研究如何利用它们作为肿瘤预防的靶点。(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参考资料: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9490976.2022.2156255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参考。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