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对基因测序无爱?看测序巨头Illumin
在美国,基因测序工作主要由医院里的实验室来做,也有几个国家性的项目在做。helix的成立与最后一块未被碰触的市场有关:普通消费者。
基因组大数据、生物质谱等将为生物医学带来新机遇
云计算正在成为生物医学界的“宠儿”。――8月14日,北京贝瑞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阿里云共同向外界宣布双方达成合作,共同打造以海量的中国人群基因组数据为核心的数据云,实现对个人基因组数据的精准解读。
出版集团老总回应64篇论文撤稿事件
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于8月18日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过程造假。大多数涉事论文的作者来自中国。
人民日报:教育当避“下沉螺旋”
新学期开学在即,给在农村的老父亲打电话,问村里有哪些孩子考上好大学了。父亲说,村子里已经五六年没有人考上本科院校了,以前每年还有一两个呢。
对话施一公及其团队:世界级难题是如何破解的
8月21日凌晨,一位德国同行的电话,打乱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的工作计划。这位德国同行,刚刚看到了《科学》在线发表的施一公团队撰写的两篇关于剪接体结构及其工作机理的研究长文。
同行评议:临床医学为何成“重灾区”
近日,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报告存在造假问题。这些论文全部来自中国学者,除1篇是化学领域的研究外,其余63篇均来自医学生物学领域,特别是临床医学领域。
新京报:高校经费破“百亿”,离一流大学多远
一些高校经费破“百亿”本身不是坏事,但要拉近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还得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包括透明财务体系上下工夫。
物种大灭绝可促进生物飞跃进化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计算机科学小组发现,在模拟一场物种大灭绝事件之后,机器人进化速度将更快、更有效。不考虑智能机器人因素,该研究认为物种大灭绝事件促使生物适应新创造性,能够真实加速物种进化。
美国将启动全民参与的体内微生物研究
人体内含有数十万亿的人类细胞,数百万亿的细菌微生物。微生物是自然形成的细菌,有些是有益的,甚至对身体健康十分必要。总之,所有这些细胞和微生物组成了研究人员所谓的人类微生物组。
积水潭医院教授研发骨科手术机器人 挑战禁区
医疗机器人主要是指集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机械力学机器人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交叉研究领域,在军用和民用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简单解释进化论:我们如何知道生物进化正在发生
为了做到这点,他必须掀开真相外面的面纱。他使用了在达尔文时代并不具有的工具,一个对我们关于进化这一概念进行彻底革命的工具:基因。所有的生物都携带着基因。基因最终控制着生物怎样生长,而且一代接一代的传递给后代。
“50后”创业十年磨一剑 创立多家生物医药企业
将一件事坚持不懈做到极致,就能获得成功。于在林与富岩夫妇,就是在生物医药创新这条道路上,十几年如一日持之以恒。今年是他们在开发区创业的第11个年头,新药即将进入临床III期、公司上市新三板、新厂房建设筹备……
埃森哲:50%以上的数字医疗创业公司面临死亡危
两天前,美国著名咨询公司埃森哲发布一个题为《数字医疗:僵尸创业公司与秃鹫投资者》(《healthcare it: zombie start-ups and vulture capital》)的简短报告。其中有一些有意思的观点,奇点糕跟大家分享一下。
施一公回应升任清华副校长:教学科研都不会丢
昨天上午,清华大学召开发布会介绍施一公研究组剪接体的三维结构、RNA剪接的分子结构基础重大研究成果。这一成果被同行称为“RNA剪接领域的里程碑式突破”,有国外同行评价称:“施一公取得的这项成就将得到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认真考虑。”
GSK、诺华再签10亿大单 MS新药Ofatu
制药巨头诺华公司最近又宣布与葛兰素史克公司的一项大协议。诺华公司同意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葛兰素史克公司处于临床中期研究的多发性硬化症特效药物ofatumumab。
深圳生物产业年均增速16%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干明11日在此间透露,近5年来,深圳生物产业以年均16%的增速快速发展,远高于GDP增速,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已拥有各类生物企业超过7000家,注册资金超过400亿元(人民币,下同)。
英特尔分享更多癌症云平台信息
日前,英特尔公布了更多关于由其跟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OHSU)奈特癌症研究所联合开发的癌症研究云平台的相关讯息。
栏目推荐
第二届中国类器官转 |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 |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 |
【直播】大咖独家解 |
【直播】流式细胞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