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之路还能走多远
当法国医科学生欧尼斯特·杜彻斯尼和英国生物化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相继在1897年和1928年从霉菌中分离出了第一例抗生素——青霉素时,他们恐怕想象不到,在几个世纪之后,这个重大的发现会对人类和一些动物造成严重威胁。
谷歌又来黑科技:推出“病症搜索”
据外媒报道,最近,谷歌开发了一个新的搜索功能“医疗病症搜索”,用户进行疾病搜索可通过使用iPhone或Android版谷歌搜索应用展示出相关疾病,并通过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初步判断。
体外诊断发展势头好 但不可盲目跟风
体外诊断(IVD)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深受资本青睐,但热炒之下,亦有隐患。国内被称为“全球最大基因测序公司”的华大基因,一度被资本扎堆疯抢,创下200亿估值,而面对净利润仅录得2800万元,一半以上的PE落了个本金浮亏。
新品发布!Thermo Scientific低
Thermo Scientific最新的RI-150和RI-250系列低温培养箱,提供稳定、均匀的4-60°C温度环境,是需要稳定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室温),或在温暖环境中标准37°C下培养的应用的理想选择。
多元化检测技术助力液体活检(ctDNA)临床应
传统的组织活检,因其局限性,如肿瘤的异质性、肿瘤患者无法进行手术、某些肿瘤解剖位置不便进行穿刺及穿刺自身的临床风险等,可能导致患者无法获得针对性治疗;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作为组织活检的补充,通过非侵入性取样降低活检危害,在动态监测肿瘤进展和治疗反应等领域获得临床认可,已成为肿瘤精准医疗领域炙手可热的明星技术。
染色体基因组芯片在儿科遗传病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在欧美国家,染色体基因组芯片分析(CMA)目前已成为一项常规的临床遗传学诊断工具。近几年我国CMA的临床应用在逐步推广,为众多遗传病患者提供了精确分子诊断。
《Nature》中国特辑——中国首先攻克了DN
六年前,中国成为了DNA测序的全球领袖——当时都归功于一家企业,华大基因(BGI)。在那时,这家位于深圳的公司刚采购了128台全世界最快的基因测序仪,据称拥有全世界DNA解码能力的一半以上。华大基因组织了一支初出茅庐的青年生物信息学家大军,与全世界顶尖研究人员合作,发表了从远古人类到大熊猫等各种生物的基因测序结果。
重磅!自然科学基金委“十三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2016年6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发展规划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韩宇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2016人体微生物组创新未来者大会通知
2016人体微生物组创新未来者大会由微生物组创新创业者协会联合贝壳社共同主办,主题围绕人类微生物组与精准医疗,聚焦于微生物组学产业发展。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行业内大牛与大咖们同大家一同探讨,在美国“国家微生物组计划”的催化下,人类微生物组将会迎来怎样的新春天,又会引发精准医疗产业怎样的新变革?
北大专家:中国若做 “换头术” 就是医界耻辱
近日,北京大学医学伦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王岳,在接受凤凰网采访时表示,不看好“换头术”,他认为此项手术风险性过高,需要经过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核,“一旦实施,就是中国临床界的耻辱”。
Nature:十年间,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如何改变
科学家对其最初的设想是重编程成体细胞,并诱导其分化成干细胞、神经元或者其他任何细胞,最终用于疾病的治疗、组织的修复。这种个性化的医疗能够降低免疫排斥的风险,同时还绕开了使用胚胎干细胞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
癌症患者最常问的8个问题,权威肿瘤专家全给出了
到底能活多久?做不做手术?手术后复发怎么办?以肾癌为例。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李泉林主任门诊中,每天都有肾癌患者问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在他看来,以下这8个问题才是患者关注度最高的,看看李主任是如何给患者答疑、解除包袱的!
安永2016年生物技术报告: 关注肿瘤免疫治疗
近日,英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Young)发布了2016年生物技术年报(Biotechnology Report 2016),今年的主题是“跨越边界:回归现实”(Beyond borders: Returning to earth)。
“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从小到大都不是学霸
6月18日下午,获得2015年“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荣誉的85后博士后应佚伦走上上海民进教育论坛,与诸多中小学校长、教育专家分享她的人生经历。她说,自己从小到大都不是学霸,成绩并不冒尖,是属于班级上占很大比例的那群“中等偏上”的学生之一。
华大基因私募融资估值过高 投资机构平均浮亏近1
最近两大出行平台围绕市场份额、融资规模的激烈对决,引起了市场的热议。据《上海证券报》消息,作为本土的出行平台滴滴出行在新一轮融资中,估值将超过250亿美元。一级市场资产估值过高,已经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而受资本疯狂追逐的创业公司,是否能为投资机构带来收益,却还要打个问号。
CRISPR斩获“东方诺贝尔奖”,3位“大神”
6月19日,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唐奖揭晓了2016年“生技医药奖”,CRISPR领域三大先驱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 A. Doudna及张锋荣获该奖,以表彰他们发展CRISPR/Cas9系统成为突破性的基因编辑平台,将大幅改革生医研究与疾病治疗的策略。
世界顶尖实验室归来 探索肿瘤治疗新路径
促炎症消退脂类介质(英文中相应术语简写为“SPM”)可以对多种急慢性炎症反应有强效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其在肿瘤炎性微环境中的作用是通过减少促炎、促肿瘤介质的产生,以及调动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
饮食不合理加速肿瘤恶变 影响癌症恶化程度
恶性肿瘤的发生,跟年龄、家族史、环境、个人生活习惯、情绪以及饮食习惯和营养结构都可能有一定的关系。正是因为有些恶性肿瘤跟人的饮食结构和营养结构相关,使得很多癌症患者在营养的摄入方面存在诸多误区。医院胃肠肿瘤外科主任刘海鹰认为,所谓的“饥饿疗法”、“发物说”、“吃素疗法”、“抗癌食品”都缺乏明确的科学根据。
张锋畅谈其CRISPR/Cas9前沿性研究工作
近日,张锋在The Scientist网站的一次网络研讨会上,讨论了他的课题组在CRISPR/Cas9开发与应用前沿开展的研究工作。
栏目推荐
破卷之战:新修饰战 |
微驭万物-第二届单 |
第二届中国类器官转 |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 |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