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T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绿化/毕楠/王志杰团队:ctDNA精准指导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巩固免疫治疗
导读 | 当ctDNA成为治疗导航仪,医生能更精准地判断谁该打免疫针、谁可以停药观察,最终让更多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甚至治愈的目标。 |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绿化/毕楠/王志杰团队一项发表于《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52.7)的突破性研究,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患者的巩固免疫治疗提供了动态、非侵入性的预测工具——循环肿瘤DNA(ctDNA)。该研究首次系统探索了ctDNA在LS-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CCRT)及后续巩固免疫治疗中的预测价值,有望解决当前一刀切治疗策略的痛点,让高风险患者及时用上免疫治疗,低风险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毒性。
研究背景: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困境
研究设计、基线突变谱与巩固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疗效
小细胞肺癌(SCLC)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亚型,约占新发病例的15%-20%,其中约1/3为局限期(肿瘤局限于一侧胸腔)。尽管同步铂类放化疗(CCRT)曾是LS-SCLC的标准治疗,但患者中位生存期仅25-30个月,约75%的患者最终会因远处转移复发。2023年一项临床试验证实,CCRT后加用度伐利尤单抗(PD-L1抑制剂)可将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显著延长,成为新的标准方案。然而,这一方案仅使2年PFS率提升12%、OS率提升8.9%——意味着仍有大量患者无法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却要承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同时,现有预测生物标志物(如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TMB)在SCLC中表现不佳,亟需更精准的治疗响应雷达。
研究设计与核心发现
t1与t2时间点循环肿瘤DNA(ctDNA)在接受单纯同步放化疗LS-SCL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这项研究纳入了144例LS-SCLC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单纯CCRT(100例),另一组接受CCRT后序贯serplulimab(一种国产PD-1抑制剂,44例)。研究团队采集了患者7个时间点的血浆样本(共490份),通过肿瘤非靶向ctDNA测序,动态监测分子残留病灶(MRD),并结合影像学肿瘤缩小情况,分析ctDNA与治疗结局的关联。
核心发现一: 单纯CCRT患者ctDNA阳性=高复发风险
在未接受巩固免疫治疗的患者中,诱导化疗后放疗前(t1)或放疗后(t2)检测到ctDNA阳性,均提示预后极差。这说明,早期ctDNA状态更能反映化疗的彻底性——t1时仍有ctDNA残留的患者,即使完成CCRT,体内仍隐藏着微小残留病灶(MRD),未来复发风险极高。
核心发现二: 巩固免疫治疗的精准获益者t1 ctDNA阳性患者
对于t1时ctDNA阳性的患者,加用巩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serplulimab)能显著逆转不良预后。换句话说,t1时ctDNA阳性的患者,是巩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最佳受益人群——他们的肿瘤对化疗反应不佳,残留的MRD容易被免疫治疗清除,从而降低远处转移风险。
巩固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ctDNA检测与临床结局的关联
核心发现三:三层次风险分层让治疗有的放矢
研究进一步将患者分为低、中、高三个风险层,结合了t1 ctDNA状态与影像学肿瘤缩小率(以60%为阈值):
-
低风险组(t1 ctDNA阴性+肿瘤缩小≥60%):这类患者对CCRT反应极佳,无需额外免疫治疗,治愈概率堪比早期可手术SCLC;
-
中风险组(t1 ctDNA阴性+肿瘤缩小<60%,或t1 ctDNA阳性+肿瘤缩小≥60%):短期预后尚可,但长期复发风险高,需进一步观察免疫治疗的长期获益;
-
高风险组(t1 ctDNA阳性+肿瘤缩小<60%):对CCRT反应差,必须加用巩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数据显示,这类患者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后生存获益显著。
核心发现四:巩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期间的ctDNA监测:持续阴性=持续获益
对于接受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治疗期间保持ctDNA阴性是预后的强预测因子:直到进展时(t3)才出现ctDNA阳性的患者,PFS更长;若治疗中(如第3周期C3或第6个月M6)新检测到ctDNA,几乎都会在2年内进展。这说明,ctDNA持续阴性反映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MRD的有效控制,是治疗有效的实时信号。
整合t1时间点ctDNA与影像学肿瘤缩小的预后分层策略
接受巩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患者的ctDNA动态监测
研究意义:从经验治疗到精准导航
这是首次在LS-SCLC中探索ctDNA指导巩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研究团队不仅证实了ctDNA的预后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筛选出了真正需要免疫治疗的人——避免了低风险患者承受不必要的毒性,也让高风险患者及时获得救命的免疫治疗。当ctDNA成为治疗导航仪,医生能更精准地判断谁该打免疫针、谁可以停药观察,最终让更多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甚至治愈的目标。(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5-02445-y
【关于投稿】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是转化医学核心门户,旨在推动基础研究、临床诊疗和产业的发展,核心内容涵盖组学、检验、免疫、肿瘤、心血管、糖尿病等。如您有最新的研究内容发表,欢迎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报道(公众号菜单栏-在线客服联系),我们的理念:内容创造价值,转化铸就未来!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发布的文章旨在介绍前沿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使用;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责任声明:本稿件如有错误之处,敬请联系转化医学网客服进行修改事宜!
微信号:zhuanhuayixue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