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注意!全球每6秒就有一人死于脑中风,中年人占了近一半

首页 » 研究 » 心血管 2015-10-29 新华网 赞(2)
分享: 
导读
今天是第10个 “世界卒中日”。卒中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一说到它的俗称——“脑中风”,便会令人闻之色变。

  今天是第10个 “世界卒中日”。卒中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一说到它的俗称——“脑中风”,便会令人闻之色变。卒中包括出血性中风(脑溢血)和缺血性中风(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经济负担“五高”特点。全球每6秒就有一人因脑卒中夺去生命,每年600万人死于脑卒中,3000万人因脑卒中而残疾。
  脑卒中以往被认为是高发于老年人的脑血管疾病,但近年来却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据调查研究预计显示,我国脑卒中后存活患者在1000万以上,其中65岁以下首次发生卒中的比例占到近50%,社会中坚力量正受到脑卒中的严重威胁。这与该年龄段人群的工作生活特点密切相关: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长此以往,血管极易发生动脉硬化。
  时下正值秋冬季节,卒中进入高发期。据专家介绍,天气逐渐变凉,温差变大,冷空气的刺激会引起人体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导致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出现紊乱,影响全身血液循环,进而加重心脏和脑部的负荷,此时,血小板也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导致卒中发生。
  警惕脑卒中八大危险信号
  卒中有八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房颤、抽烟、酗酒、少运动、肥胖。如果同时符合三项危险因素,那么就可以判断为卒中的高危人群。专家建议,高危人群应该到医生处进行基础检查。对于中风后患者本人和家人,别只满足于“捡回条命”,康复治疗关系到患者之后的生活质量,应该持续至少一年,假如不进行康复,并发症、后遗症更多。
  中年人中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不在少数。脑卒中的致残率高达75%,约有3/4的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给患者和家庭都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提早预防与防止复发尤为重要。

  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
  对于中国人来说,高血压是卒中的第一位危险因素。但临床总有高血压患者不愿意用药控制血压,担心“一旦吃上药,就一辈子脱不了”。
  其实,并不是吃了药就停不了,而是本身身体的功能就已经退化了,需要一直用药才能把血压控制到正常水平,减少脑卒中的风险。有的患者通过低盐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可以调节血压,但要注意时间期限,假如血压处于临界值,可以尝试三个月到半年的健康生活方式来调节,但假如血压已经很高了,比如达到150/100,如果改变健康生活方式一个月还没有效果,就应该吃药治疗了,再同时配合生活方式改变,在医生的建议下有可能可以减药。

  警惕日常发病信号
  在生活中,很多人容易误读该疾病的预警信号。一些行为的异常也可能是发病讯号,例如炒菜不放盐、打麻将乱出牌、胡言乱语、头晕、肢体乏力无力等等,千万不要随便误作其他疾病随意处置。脑卒中的黄金抢救时间为4个小时内,针对病人也并没有特殊的自救措施。因此发病后应当以最快速度选择有资质、有能力进行急性期脑血管病救治的综合医院、脑血管病专科,尤其是卒中单元治疗。

  高危人群应检查脑血管、颈部动脉情况
  专家建议,对照上述八大危险因素来筛查自己的卒中风险后,高危人群应该到医生处进行基础检查。卒中高危人群首次就诊,建议接受脑血管影像学检查以及颈部动脉彩超,视血管情况由医生建议之后的检查频率。
  对于危险因素的防控,特别是将卒中防治措施个体化,实现共性与个性措施的结合,才能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具体措施包括:积极治疗控制高血压;加强对糖尿病、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适量摄入动物蛋白质,如瘦肉、鱼类、禽类等;降低食盐摄入量,每天控制在6克以内;增加新鲜蔬菜水果,以提高钾摄入量;提倡戒烟,控制体重,杜绝不良生活方式。中青年人只要注意避免以上不良因素,就可有效预防脑卒中。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