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郎景和的故事 喜欢解剖学

首页 » 医声医事 2014-12-06 健康报 赞(2)
分享: 
导读
大一时上解剖课——55年前的事了,那情景依然清晰,历历在目——教解剖学的王老师讲了下肢及足部骨骼,当时没有幻灯片,只有挂图或板书。令人惊愕的是,王老师面对着我们,却用手拿着教鞭在背后指点挂图,照样准确无误,如数家珍。那解剖图,那足部小骨头完全融入了王老师的脑子里,真可谓“指哪儿是哪儿”。

大一时上解剖课——55年前的事了,那情景依然清晰,历历在目——教解剖学的王老师讲了下肢及足部骨骼,当时没有幻灯片,只有挂图或板书。令人惊愕的是,王老师面对着我们,却用手拿着教鞭在背后指点挂图,照样准确无误,如数家珍。那解剖图,那足部小骨头完全融入了王老师的脑子里,真可谓“指哪儿是哪儿”。

解剖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更是外科学的基础。解剖就是行车路线,解剖不灵,寸步难行。

学解剖、记解剖、用解剖,有个不断提高甚至升华的过程。开始肯定是工作需要,“被逼无奈”,靠死记硬背,或者编成顺口溜,可以说是学解剖的“小儿科”。后来有了外科手术的实践,图谱上的解剖变成了鲜活的人体器官组织,并经反复印证已然成为自己手下的“解剖学”。再后来,解剖已经刻在了脑子里,并且是3D立体,可动可变,活现于心了。

这不正是从一般解剖学到临床解剖学,再到数字解剖学、“虚拟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吗?只不过,计算机技术帮助我们实现了这一向往。

我喜欢解剖学的另一个理由是丰富形象思维,训练记忆能力。无论如何实践和联想,解剖仍然是要强制化记忆的,并且要反复增强、巩固。有一次我在复兴门地铁站,看到那张地铁线路图与盆底解剖图何其相似!立马拍下,插入解剖学课件中,效果甚佳:解剖就是行车路线!

无论你多么熟悉解剖,也还是应该不断翻阅解剖书。办公室、书房、卧室,所有你呆的地方都要放一两本解剖书,随时可得,随时可查:解剖就是生命线!

那次讲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术,说到辨识神经很难,解剖保留神经更难。我说有三种情况:一是手下有神经,脑中无神经——手下的神经不一定是神经;二是脑中有神经,手下无神经——手下工夫不及;三是脑中有神经,手下也有神经——这就对了。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