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从中国的乡村医生到美国的医学教授

首页 » 医声医事 2014-10-28 医脉通 赞(6)
分享: 
导读
谢公元医生是美国密苏里大学医学教授,美国华人心脏协会(CHAHA)的主要创始成员。今年4月15日,与癌症顽强乐观地抗争了2年多后,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上周结束的第25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来自美国Tufts大学的华裔医学教授姜楞,与我们分享了这位令人尊敬的谢教授, 从一名普通的中国乡村医生奋斗成为美国医学教授的艰难历程,以及在心血管领域为旅美华人与大陆医生创立交流平台所做的杰出贡献。
  【编者按】:谢公元医生是美国密苏里大学医学教授,美国华人心脏协会(CHAHA)的主要创始成员。今年4月15日,与癌症顽强乐观地抗争了2年多后,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上周结束的第25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来自美国Tufts大学的华裔医学教授姜楞,与我们分享了这位令人尊敬的谢教授, 从一名普通的中国乡村医生奋斗成为美国医学教授的艰难历程,以及在心血管领域为旅美华人与大陆医生创立交流平台所做的杰出贡献。


  作者简介:姜楞,美国Tufts大学医学教授,Baystate心血管病中心无创心脏科主任,美国华人心脏协会(CnAHA)创始主席。

  本文为医脉通对姜楞教授的特约约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相识于一次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那个年代,能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言的中国大陆学者实在是凤毛麟角。到了台下,我们很快就交谈起来。


  1992年,作者(左三)和谢公元教授(左二)在ACC年会上首次相遇。

  期间与中国著名心脏病学家陶寿琪教授(已故)等代表合影。

  那时我受邀重返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心脏科做研究,而他已在肯塔基大学医院心脏科从事研究多年。当得知我是来自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他曾受训于上海第二医学院仁济医院,并且都曾就读于上海的位育中学(当时的名校)时,我们顿时感到格外亲切。 此后每年的ACC或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年会上,我们都会聚一聚,很快就成了知己。

  公元告诉我,他在上海第二医学院读书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受家庭出身的影响,毕业后被分配到宁夏山区的一个小乡村。那里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村民们的温饱尚未解决,医药更是严重短缺。他靠着仅有的一支体温表和一副听诊器为村民看病。

  文革时的学校教育大多是走过场,医学院校也不例外,学生所能学到的知识很少。他晚上一有空就坐在煤油灯下自学。我记得他曾幽默地说:“那盏煤油灯’是我当时唯一‘的 老朋友’,只有它每天晚上都陪着我。”

  1974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开始返城, 在文革时毕业的可有“回炉”的机会。公元的敬业精神感动了当地的领导,于是被送回上海第二医学院进修二年。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勤奋地向老教授们学习各种临床技能,先后掌握了心脏听诊、心电图和胸部X线检查等技术。

  1978年,在文革中被废弃的“研究生制”得以恢复,公元以高分被上海第二医学院仁济医院录取为心脏科研究生。他如饥如渴地学习心脏专业知识和技能。三年后顺利毕业, 被重新分配到宁夏医学院一所新建的附属医院。在那里,他带头引进了心电图等技术,与同事合作开创了心导管室,并建立了心脏科。

  在这一阶段,公元逐渐意识到英语对于引进新知识的重要性,在结发爱妻赵女士的全力支持下,他开始孜孜不倦地自学英语。

  1986年,宁夏举行出国英语选拔赛, 公元一举夺冠,次年即赴美国肯塔基大学医院深造。他在磋砣岁月中磨练出的睿智、勤奋、包容和幽默,令当时在那里的美国同行对中国大陆学者刮目相看。他主动提出并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临床研究,特别是在左心室的舒张功能方面有其独特的建树。

  在留学期限即将结束时,他的老板,当时的心脏科主任Dr. DeMaria决定把他留下。在以后的十多年里,公元以超人的毅力边研究边复习,通过了美国所有的医学基础和临床考试,获得了内科、心血管内科、心脏超声、核心脏病学和心脏CT的证书,他的职位也从助教晋升至讲师、副教授,再到在美国学术界极其难得的正教授。

  2007年, 公元的事业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受聘于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出任心脏超声室主任和心脏影像中心副主任。在那里, 他完成了心脏超声室的国家级科室认证,开展了心脏CT的临床应用,并积极筹备高级临床心脏影像培训计划(Fellowship program)。可惜由于他的病情加剧,这一工作不得不停滞了下来。

  凡和他共事过的美国人,都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医生称赞有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教授、也是《美国心脏病学学会杂志》 (JACC)多年主编的Dr. DeMaria回忆说:“公元不仅聪明、勤奋、工作细致,而且主动创新。在我任肯塔基大学医院心脏科主任的日子里,公元经常向我提出独到的见解,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研究项目和很好的研究成果。以至于很多时候,我都忘了究竟谁是老师,谁是来培训的学生。我们之间的这种互动,可谓是我职业生涯的一大亮点。”

  2006年前后,随着旅美从事心血管疾病事业的华人增多,美国华人心脏协会(CHAHA)应运而生,我被推选为第一任的协会主席。为促进中美心血管领域的交流,公元被指派为协会与长城会(GWICC)的大使。

  谢公元教授在长城会CnAHA@GWICC论坛上讲课

  在他的积极促成下,CnAHA@GWICC论坛成立。许多旅美的华人医生和学者能用亲切的祖国语言,无障碍地与国内同道面对面进行学术交流。公元亲自参与的 “中美心血管病研究生培养对比” 讲座和他组织的“循证临床病理讨论”,已经成为了长城会上最受欢迎的海外论坛,场场爆满。他还赢得了协会授予的“CHAHA 领导/服务特别大奖”。

  公元对长城会的酷爱远胜过欧美的心脏病年会,他对胡大一教授和尹荣秀老师们的这一创举十分敬佩和感激。去年,公元带病最后一次参加了长城会。


  2000年,美国华人心脏协会(CnAHA)部分成员在长城会上的合影(右四为谢公元教授)

  公元一直十分关注培养年轻人和祖国心脏超声的新一代。他对北医朱天刚教授和上医舒先红教授的工作关心倍至,经常予以建设性的意见。对美国华人心脏协会(CnAHA)各轮的主席团总是予以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

  2014年初,CnAHA新一任主席团诞生,每一位成员都把公元当成良师益友。正如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中心临床教授、CnAHA现任主席范大立医生所说:“谢教授的去世是我们中美心脏共同体的极大损失。他治病救人,教书育人,为无国界的心血管病领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是我们美国华人的骄傲, 也是祖国的骄傲。我们不会忘记他的坚韧不拔和奉献牺牲精神,我们要以谢教授为榜样,继续共同努力,让他的精神永远守护着我们,为中美心脏共同体作出更多的贡献”。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