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走近麻醉医生:疲惫,不该是学科标签

首页 » 医声医事 2014-10-27 健康报 赞(2)
分享: 
导读
10月24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麻醉科医生昌克勤倒在了工作岗位上。麻醉医生被称为手术中的“生命护航员”。据不完全统计,近2年来,全国已有约15名麻醉医生猝死,大部分是青壮年医生。仅今年媒体报道的麻醉医生猝死案例就超过5例。在为昌克勤祈福的同时,有关麻醉医生过度劳累的问题也引发业内外热议。有医生在微信中感言:“大家为昌大夫落泪,不仅仅是因为他,也是为自己。”

  10月24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麻醉科医生昌克勤倒在了工作岗位上。麻醉医生被称为手术中的“生命护航员”。据不完全统计,近2年来,全国已有约15名麻醉医生猝死,大部分是青壮年医生。仅今年媒体报道的麻醉医生猝死案例就超过5例。在为昌克勤祈福的同时,有关麻醉医生过度劳累的问题也引发业内外热议。有医生在微信中感言:“大家为昌大夫落泪,不仅仅是因为他,也是为自己。”


  麻醉医生工作负荷普遍高

  “昌大夫病倒后,大家心里都很难过,但工作还得继续。我们科有52名医生,还有30多名进修医生,科里的每一位医生都很忙。”作为全国心血管疾病的诊疗重镇,阜外医院20个手术间每天要完成约60台手术,每台手术都离不开麻醉医生的保驾护航。尽管医院每天8点上班,但年逾六旬的阜外医院麻醉科主任李立环早已习惯每天7点20分赶到医院。

  “麻醉科医生整天在手术间过着‘永无天日’的生活,午饭平均10分钟解决,甭提午休,加班现象严重,夜班一干干一宿。”在网络上,一位麻醉医生如此描述自己的工作状态。

  今年,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针对我国麻醉医生的职业现状进行了一项大型网络调查,总受访人数达1.27万人。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麻醉医生普遍身处高强度的工作环境。

  从麻醉医生与手术室的比例看,在全部受访对象中,有16%的麻醉医生需同时看管2间~3间手术室,麻醉医生在来回奔波的高强度工作中,超负荷运转。从麻醉医生参与的手术量看,76%的麻醉医生需要每天完成超过3台以上手术的麻醉,其中可能还包括一些长时间高难度的手术与夜间急诊手术。

  在工作时间上,绝大多数麻醉医生处于长时间的疲劳工作中,无法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近89%的麻醉医生表示不能按时下班。超过半数以上的麻醉医生表示,无论多晚都会完成所有工作,并且次日继续工作,往往会连续24小时、36小时甚至48小时持续工作。

  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让麻醉医生倍感疲劳。调查显示,78%的麻醉医生表示工作不轻松,压力大;25%的麻醉医生表示非常疲劳,压力巨大。

  “麻醉医生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俞卫锋说,手术前,麻醉医生要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完成准备工作;术中精心调节麻醉深度以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等待患者苏醒,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大多数麻醉医生处在精神、身体、心理的三重压力下,长期的应激状态大幅增加了麻醉医生猝死的可能性,麻醉医生已然变成了一份高危职业。

  疲惫,不该是学科标签

  “麻醉科医生普遍工作强度大,疲劳是麻醉医生的基本工作状态。”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副会长李天佐指出,麻醉医生短缺是导致麻醉科医生高负荷工作的首要原因。

  据了解,随着我国手术量的不断增加,麻醉业务量急速膨胀与麻醉科人员编制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俞卫锋介绍,截至2013年,我国平均年手术量已超过3000万台,如果要达到世界平均手术量水平,手术量至少还要翻一番。那么每年中国麻醉学科需要面对7000万台~8000万台的年手术量,而目前中国麻醉医生不到10万名。麻醉科医生的数量与其他手术科室,如骨科的几十万名医生相比,已经面临人员严重短缺的现状。与此同时,这个配备标准不仅远低于内外科,更低于医务人员严重短缺的儿科。

  “人员极度短缺既加大了麻醉医生的工作负荷,也给医疗质量和安全埋下隐患。”李天佐说。

  另一方面,麻醉科作为临床一级科室,在很多医院仍被视为医技科室,身份界定模糊,成就不被重视,麻醉医生群体被边缘化。同在手术室工作的外科医生往往等手术开始再来,手术完成便走,麻醉医生却要一直坚守在手术台上。专业受重视程度低、工作风险大、收入偏低,专业吸引力下降,进一步加剧了麻醉科专业人员的短缺。

  “疲惫,不该是麻醉学科的标签。”业内专家呼吁,应尽快改善麻醉医生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更从容地面对工作。

  据了解,上海麻醉医师协会目前正在酝酿制定麻醉医生相应的保护准则,希望参照高速公路大巴司机劳动保护条例,规定麻醉医生的最长工作时限,超时必须换人。也有专家建议,应加大麻醉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待遇,增强专业吸引力。

  俞卫锋介绍,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相继推出了建立互助与帮扶专项基金、中国麻醉医生职业现状网络大调查、“春风在行动”基层巡讲项目三大举措,希望听取来自基层的诉求,为麻醉医生争取权利和重视提供证据,也为社会大众走近麻醉医生提供最直观的数据,从根本上改善麻醉医生的生存现状。

  “我们目前大部分的工作,都是为了改变麻醉医生的生存现状,让麻醉医生更有尊严地活,让悲剧不再上演,让伤痛不再走近。”俞卫锋说。

  (健康报《倒在甲板上的“生命护航员”》记者 谭 嘉)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