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郎景和:做医生的三重境界

首页 » 医声医事 2014-09-22 life健康 赞(2)
分享: 
导读
做人成事都有次第、境界,不独在于成就、阶级,而在于修养、品性。

  做人成事都有次第、境界,不独在于成就、阶级,而在于修养、品性。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将一个人做人成事,凝练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多少年来,这成为读书人的一种境界比照、励志交响。

  做医生也大致如此。这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职业,不仅责任重、风险大,而且需要终生学习不辍,真正的学无止境,技无穷涯。现代科学渗入医学,使得医学多元化、边缘化。随着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广,治疗水平不断提升,医生也逐渐蜕变为技术匠人或纯科学家,渐渐忽略了其人文性。此时,医生更应掌握三项基本原则:医学本源的人文性、医学归隐的哲学性及临床实践的个体经验和思想修炼。

  如此说来,一个医生“修成正果”,大致也可分为三种境界:得意、得气、得道。

  得意,是指初步领会医学的含意,理解了从医的乐、知、趣,也可以指对自己的诊断处理、行医走道基本满意,一种渐入角色之感。达到这个境界,大约需要5~10年,有的外科大夫需要技术操作训练,时间要更长一些。

  得气,是说在临床苦行10年左右,渐进佳境,处理事情更为得心应手,疑难问题、复杂手术均可应付自如。似乎有一种“气息”使然,乃为理念、经验形成的技术能量;似乎有一种“气场”在发挥作用,乃为名声、威望,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得到公众与病人的信赖。

  得道,道者可意会难以言传也。我们看过张孝骞、林巧稚诊治病人的过程,那一启齿、一举手、一投足,体现的爱与智,似有神使天工!道是理性升华,道是心智结晶,道是技巧游刃……此时的看病,才是一种艺术、一缕神韵、一片道场。得道长矣、得道难矣!我们可以得意、得气,但穷其一生未必得道。我曾说“十年磨一剑,百岁难成仙”即是此意。

  子曰,知之者不如为之者,为之者不如乐之者。圣人称对于学问有三个层次,知之,为之,乐之。知之只是第一步,于是才可为之,而能乐在其中,“在灯火阑珊处”,则为最高处的意境。所以,一个好医生,即使如此辛劳,也乐此不疲,几十年如一日,也是修行到了一定境界的。

  看看佛门修行者的“三界”吧: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指各种欲念,凡夫俗子难免者。色界不是指颜色,也非女色,而是物质,即形形色色的物质追求。最高一界是无色界,即纯精神生活,乃为空定。我们的理解是超脱欲望和物质追求的理念,也是做事、做医生的道行。从医是技术,更是人学,包括对病人的仁爱,对自己的做人。做个好医生,根本在于做个好人,人成则医生成。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