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师从施一公,发表13篇CNS!这位90后为何这么牛

首页 » 产业 » 行业 2023-03-08 转化医学网 赞(3)
分享: 
导读
万蕊雪,清华大学医学院2013级博士, 西湖大学实验室主任、 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以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 Science、Cell等期刊发表论文13篇。为解析剪接体三维结构、揭示RNA(核糖核酸)剪接过程的分子机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迎接“结构生物学的终极挑战”

 01 

2013年秋季学期开学后,万蕊雪正式成为施一公的直博研究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她致力于结构生物学领域的剪接体研究。

所谓结构生物学,就是用晶体衍射、核磁共振波谱学、冷冻电镜技术等物理学方法,辅之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从分子乃至原子分辨率的水平上揭示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进而探究其功能和工作机理。

生命科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中心法则”,描述存储在DNA里的遗传信息转化为具有各种结构、执行不同功能的蛋白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遗传信息的表达、传递过程,也是生命体中最重要的活动。

植物、动物、人等有细胞核的生物,其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是转录,即遗传信息从DNA传递到pre-mRNA;第二步是RNA剪接;第三步是翻译,即剪接后成熟的mRNA指导合成蛋白质。这三个步骤,分别由RNA聚合酶、剪接体和核糖体来完成。

在“中心法则”的三个步骤中,第一步的转录和第三步的翻译,此前科学家已经基本研究清楚。而中间的RNA剪接,全世界的科学家用了几十年也未能攻克因此,解析剪接体的三维结构,被称为结构生物学的终极挑战。

耕耘就有收获,90后博士后攻破世界级难题

 02 

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大家都认为剪接体结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很多实验室不敢做。可万蕊雪的脑海里从没有‘怕’这个字。在施一公的带领下,万蕊雪和团队的同伴实行24小时轮班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数据,平均一个人一天要做960次记录。万蕊雪主动承担了半夜的工作,每3个小时仅有5分钟的电镜相机校准时间可以上厕所或者喝口水。

付出没有白费。2015年9月11日,两篇阐释生命大分子剪接体结构的文章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科学》杂志上,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剪接体的高分辨率结构。对于这个研究成果,2009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得主、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杰克·肖斯德克这样评价:“剪接体是细胞内最后一个被等待解析结构的超大复合体,我们等待这一刻实在太久了”。

博士后期间,万蕊雪先后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又在《科学》《细胞》杂志各发表了一篇文章。这两篇文章,解析了剪接体循环中最后3个状态的高分辨率结构。至此,在施一公的指导下,她和合作者拿到了整个RNA剪接过程的所有结构,在这场国际“竞赛”中取得了胜利。

做科研一定要有一股劲儿

 03 

说到做科研的心得,喜欢长跑的万蕊雪说:“跑步有很枯燥的时候,有很激动的时候,也有很难坚持的时候……起起伏伏,跟做科研很像,最像的地方就是需要坚持。”

她说,自己做科研也有感觉“做不下去”的时候,但是再坚持坚持,过一阵可能就会峰回路转,看到希望, “做科研这个事情一定要有一股劲儿、一个信念。只要一直坚持,用心去做,肯定会越来越进步。”(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参考资料:

https://www.westlake.edu.cn/faculty/ruixue-wan.html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参考。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