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快讯】行知践行者-单细胞科研创造营(广州站)成功举办!

首页 » 产业 » 行业 2021-12-15 转化医学网 赞(2)
分享: 
导读
2021年12月12日 广州远洋宾馆4楼尼罗河厅(越秀区环市东路412号)。为助力中国科研工作者践行单细胞科研探索和临床应用,活动组织方未来将在武汉、北京等地持续开展单细胞创造营活动,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12月12日,第二场行知践行者,单细胞科研创造营在广州成功举办,活动由中国转化医学联盟、广东省转化医学学会、转化医学网共同主办,寻因生物承办,梅斯医学协办,邀请了单细胞测序领域的研究者、技术专家、应用专家,分享了单细胞技术在肿瘤标志物发现、临床应用、课题申报等层面的热点研究内容,并对单细胞技术研究成果转化方面进行了多维度深入探讨。

张建业教授
活动由广州医科大学张建业教授主持,他讲到近年来,单细胞领域的学术文章常常登顶各大权威期刊,成为当下最为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带给大家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李继承教授
接下来,中国转化医学联盟主席李继承教致辞,他表示单细胞测序和多组学研究、生信分析,共同寻找身体疾病相关biomark(生物标志物)进行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预测,能有效推动精准医疗事业发展。李教授的课题组未来也将着重推动单细胞技术成果转化,共同致力于单细胞技术的临床应用。他对各位嘉宾和同道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主题分享环节,首先,中国转化医学联盟主席李继承教授作了《RNA甲基化m6A修饰和单细胞测序技术提升学术创新推动国家基金中标》的主旨报告。李教授提到,作为一种新型的RNA修饰的m6A修饰,已被证明在多种疾病中都发挥关键作用,探寻m6A引起疾病的机制以及后续新型治疗方案的制订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他还介绍了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着重分享了单细胞测序临床应用的方向和前期开展的难点。李教授是浙江大学医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浙江大学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首任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细胞生物学系主任。
钟茜研究员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钟茜研究员分享了《鼻咽癌肿瘤微环境及互作网络》。钟教授通过对NPC队列进行单细胞免疫组测序,基于细胞亚群的再分群,然后对逐个细胞亚群细致的描述与挖掘,结合不同的分析手段(拟时序、GSVA、差异分析、细胞通讯分析)与TCR信息共同验证结论,鉴定了对鼻咽癌肿瘤发生过程中重要的细胞亚群和分子、CDR3序列,把对于鼻咽癌肿瘤的研究推向了更加精细的单细胞层面。钟教授是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现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病毒肿瘤学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抗癌学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常委及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目前重点着眼于EBV相关肿瘤如鼻咽癌,EBV相关胃癌等,从肿瘤病毒学、肿瘤免疫、表观遗传多个方向探讨病毒致癌机制和肿瘤发病机制,寻找诊疗新方法和新策略。
王颐博士
接下来,梅斯医学王颐博士作了《单细胞测序研究的数据分析:“3个三”掌握统计方法》的主旨报告。王博用统计学方法来反映单细胞测序寻找生物标志物临床实践中整体情况。王博是复旦大学医学院医学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疾病博士,目前在在MedSci医学科学部从事科研与临床学术服务工作多年。
杜国辉总监
后面,寻因生物产品技术支持总监杜国辉先生分享了《SeekOne®单细胞测序创新,带来‘药物研发’新机遇》。杜总就单细胞测序技术和药物研发之间有机结合和升级,详细介绍寻因双平台全链条服务助推药物研发情况。他提到单细胞技术是近年来的科研新星,该技术由于将基因分析聚焦至单细胞层面,从而大大提高了我们对于疾病机制与生命奥秘认知的深度和广度。SeekOne®单细胞平台是寻因生物自主研发的单细胞分析平台,包括微孔和油包水两大技术。基于微孔法技术,寻因开发了SeekOne®MM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试剂盒。该产品无需配套大型设备,只需将寻因自主研发的微孔芯片(SeekOne®Chip)放置在配套的芯片夹具上,通过微孔芯片和核酸标签磁珠即可实现单细胞捕获、标记,构建出兼容Illumina测序仪的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文库进行测序,随后进行一系列生信分析。而SeekOne®数字液滴系统是国内首个可商业化的油包水单细胞平台,一键式完成单细胞分离、捕获及标记,在3min内平均生成15万个油包水液滴,细胞捕获效率高达60%。除此之外,考虑到科研工作的便利性,我们还添加了众多人性化设计,让技术对科研工作者更加友好。目前多项科研探索及商业合作已获得客户高度认可。杜总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遗传学硕士;近五年NGS测序科研服务经验,对遗传突变、转录调控、单细胞测序等生物医学领域的高通量技术应用与数据分析尤为擅长。现任北京寻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技术支持总监,致力于国产自主单细胞技术衍生的数据库和云分析平台开发和营销落地,硬件和软件双线并行,推进单细胞技术的普适化。
最后,梅斯医学王颐博士作了《预测模型研究:单细胞测序数据挖掘》的主旨报告。王博着重讲解了单细胞测序数据下通过预测模型的不断优化,更多的变量进入模型,使得患者的区分度越来越高,直到个体化治疗。
本次活动在热烈讨论氛围中落下帷幕,行知践行者,单细胞科研创造营第二场广州站的活动也圆满结束,单细胞技术自2009年问世,2013年被Nature评为年度技术以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基础科研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未来在肿瘤、发育生物学、微生物学、神经科学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助力中国科研工作者践行单细胞科研探索和临床应用,活动组织方未来将在武汉、北京等地持续开展单细胞创造营活动,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