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深度】武汉核酸检测AB面:患者急、医院忙,第三方机构“吃不饱”

首页 » 产业 » 行业 2020-02-21 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金喆 岳琦 陈星 刘玲 每经 赞(27)
分享: 
导读
寻求各方支持,几天内建好了匹配“火神山医院”的检测机构“火眼实验室”,但华大基因日检测能力提高到1万例后,每天收到的样本量只有1000出头,团队中午就可以把前一晚送过来的样本检测完,产能闲置率高达80%。
  大年初一(1月25日),华大基因创始人汪建从千里之外的深圳赶到疫情重灾区武汉,与三名同事在高铁前戴着口罩拍了一张合影,华大集团联席董事长王石也配上了一段长文,为战友出征打气。
  2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武汉华大基因见到汪建时,这位被外界称为“斗战胜佛”的公共卫生专家忍不住对着大屏幕上的数据感叹:“我们机器下午就闲着,医院检验科忙到没(时间)休息,市民又说检测难。”
  寻求各方支持,几天内建好了匹配“火神山医院”的检测机构“火眼实验室”,但华大基因日检测能力提高到1万例后,每天收到的样本量只有1000出头,团队中午就可以把前一晚送过来的样本检测完,产能闲置率高达80%。汪建的苦恼写在脸上,华大基因作为武汉市指定的40家核酸检测机构中体量最大的一家,却使不上劲。
  这不是个案。与武汉华大基因距离只有200米的武汉康圣达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圣达)也在“等米下锅”。日均5000例的检测能力却累计才做了几百例检测,空荡荡的实验室也让康圣达的员工们“干着急”。

  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产能闲置,前线患者却“一测难求”,医院检验科忙得不可开交。疫情当前,武汉核酸检测陷入怪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期对此进行深度跟踪。


  2月10日,武汉华大基因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A面:“吃不饱”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2020年1月底,袁理(化名)的父母出现肺部感染,连续两天凌晨四五点去医院排队看病未果,他忍不住发了一条微博吐槽无奈。
  因为医院的核酸检测试剂盒已经用完,袁理的父母只能接受CT检查,结果显示为双肺感染、有毛玻璃状阴影。即使症状与新冠肺炎感染吻合,但没有试剂盒检测为“阳性”的“金标准”,袁理的父母没办法确诊,只能每天到医院打针。
  核酸检测试剂盒是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重要医疗物资,但前期一盒难求。官方数据显示,1月16日以前,湖北省内没有试剂盒,所有检测样本需送往北京指定的检测机构,一个样本的结果往返时间为3~5天。即便后来有了试剂盒,湖北省疾控中心每天的检测能力也只有200多份,根本无法与每日递增的疑似病例人数相匹配。
  1月22日,武汉市卫健委批准10家帮扶医院和疾控中心开展新冠病毒的病原检测,如果全部运行,一天可检测样本数为近2000份。
  有人已经感觉到一场硬仗即将到来。曾担任北京SARS病原组组长的汪建判断,这次爆发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与17年前有很多相似之处,华大基因开始研制相关病毒的试剂盒。1月14日,一条好消息打破沉寂:华大基因已研制出新冠病毒肺炎核酸检测试剂盒。大年初一(1月25日),汪建便与3名同事启程前往武汉重灾区。
  1月26日,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通过4家企业的新冠病毒检测产品,华大基因和华大智造是其中2家。同一天,华大基因收到疾控中心送来的87例样本、检测188人份,前4个运行日检测任务基本饱和。2月1日收到的样本数破2000,而华大基因当时的检测能力只有1200,这是汪建第一次感受到前线的超负荷。接下来的一周,华大基因的研发团队把检测产能提高到1万,但汪建却开始发愁了。
  从2月2日开始,华大基因每天收到的样本数基本没有过2000,2月9日收到样本1754例,次日检测1800多例,空闲产能8100多例。

  “你看我这些数字摆在这,空的空的空的,2月1号那时候还是满的,往后就空了很多。”汪建指着屏幕上的柱状图告诉记者,前一天中午收的样本基本上中午就检测完了,现在产能是1万例,闲置率达到80%。


  火眼实验室核酸检测数据
  相比之下,华大基因还不是最郁闷的,不远处的邻居康圣达更加发愁。春节期间,康圣达接到通知要为火神山医院运行做检测准备,后勤部门开车接回了几十名员工。但直到2月中旬,公司两万多平方米的检测区内,大部分工作台都还是空着的。
  康圣达曾在2008年入选中国检验医学界“十大独立医学实验室”,两万多平方米的检验区主要用作癌症、高端基因检测等业务。为了这场战役,康圣达直接腾出6层楼、共计1.5万平方米的检验区用来做新冠病毒检测。
  虽然正值春节假期,湖北大多数城市已经“封城”,康圣达还是几经周折恢复了检测能力。后来,管理层担心试剂不够,临时花高价收购了很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们预计每天的检测量能达到5000例。
  结果,康圣达迟迟没有等来“下锅的米”。从1月下旬到2月中旬,他们一共只做了数百例新型冠状病毒检测。
  B面:公立医院与疾控中心的“检测大山”
  按照规定,疑似病例要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方可排除,而解除隔离和出院的标准除了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好转外,还要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因此检验压力大在所难免。
  家住武汉汉阳区水仙里社区的段崇(化名)2月9日做了核酸检测,等了6天才拿到检测结果。社区工作人员解释称,一是医院本来检测量大,积压的样本多,所以晚了几天;二是医院检测完后结果送到社区也需要一定时间。
  为了解决“一测难求”的局面,湖北省级层面扩充了核酸检测机构数量,这也使华大基因、康圣达这样的13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加入到病毒检测中,而同样具备资质的有66家医疗机构、18家疾控中心。截至目前,武汉已有40家机构能开展核酸检测,日检测能力达8000至10000人份。
  根据湖北省通报,2月5日全省检测样本12277例,武汉市6500例,全省累计检测89685例,武汉市43000多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1月26日~2月5日,华大基因累计检测的样本只有6000例。“我们是武汉市35家里体量最大的,但从拿到的样本数上体现不出来。”汪建不清楚其他机构的情况,但他认为“火眼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效率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华大基因已经投入运营的“火眼实验室”,单日检测能力达到1万人份,交付周期缩短到6小时。2月5日起开始试运行,截至2月19日,华大在武汉已累计完成逾3.4万例检测,最近三天突破3000例,但离1万例/天的最高产能还有很大空间,还可以至少接受7000例的检测样本。
  华大集团执行董事朱岩梅曾经去过一家医院,看到检验科的医生在做核酸检测时大部分是手工操作,而“火眼实验室”装备的华大智造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采用一站式核酸提取,每小时可以提取36~96个样本,一名检验人员可以同时操作三台。“我们自动化提取的时间是1个小时,而且最多可以提取96个样本。而如果是穿着防护服,人工提取1个样本花2个小时左右,那就相当于现在医院都是走羊肠小道,而我们是在高速公路上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一些疾控中心和医院的检测能力与第三方检测机构比起来,的确存在差距。
  天门市疾控中心一位工作人员2月13日告诉记者,他们检验室的同事每天能检测120个样本,之前采集的样本都由疾控中心和市中心医院进行检测,最近几天样本数多起来后,开始送往华大基因这样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自从疫情发生以后,鄂州市疾控中心八楼实验室的灯几乎没有熄灭过,全市各医院所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病例样本,都会送到疾控中心进行最后的复核确认。不分昼夜、连续工作已经成了检验室人员的家常便饭。而鄂州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他们一天采集的样本量在200个左右。
  汪建到武汉10多天后,出过一趟远门,他去了一趟仙桃。汪建说当时就想过去看看在实验室建设和检测方面能帮上什么忙,现在更多的还是检测方面的问题:一是援助实验室设备,二是足量供应试剂盒。现在,武汉周边城市的疾控中心会委托华大基因进行检测,黄冈、孝感送上来的样本量超过1000例。
  有些医院检验科早已不堪重负。
  “出院和解除隔离做两次、疑似病人确诊也要做两次,检验科压力确实大。”一位熟悉检验科医生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医院除了急诊、呼吸科,最繁忙的就是检验科,而且医院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检验项目,人手不足是正常情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武汉金银潭医院实验室的人员都在安排倒班和加班,一般晚上做核酸检测的话会做到半夜12点多。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每日核酸检测能力达1000份,每4个小时批量检测180份左右,24小时检测工作不间断进行。武汉协和江北医院一天最多可以完成256个样本的检测。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一位检验科医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带着哭腔说,现在根本就不是试剂盒的原因,他们一天都检测500份(样本)了,人手不够都在连轴转。
  武汉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卢忠心表示,疫情爆发以来检验科一直承担整个医院的检测任务,随着对疫情认识的不断深入,后来又开展了呼吸道相关病毒核酸的检测。从疫情一开始量就非常大。通常一个夜班、一个院区就有300多例。当时因为疫情爆发接近春节,试剂供应渠道已经不是很通畅了,很多公司已经开始放假。
  卢忠心说,现在想起来,幸亏当时还是储备了很多的试剂,包括储备了3000多根病毒采样管,后来一直到现在,病毒采样管的供应都非常困难,都是定量供应。新冠病毒检测方面,多的时候一天检测五六百例,现在平均每天大概有两三百例。

  2月10日,武汉华大基因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正在对取样病毒进行登记。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武汉疾控工作人员:都是按照政策制度办事
  送往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的病毒样本必须由武汉市疾控中心或其他地市疾控部门统一分配和配送。在汪建看来,政府应该认可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专业能力和效率。
  康圣达一位内部人士也强调,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优势在于经验丰富且经过检测专业培训,医院从事大量检测工作,医护人员防护不到位容易有感染风险,也加大了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一位检测行业人士也向记者介绍,核酸检测对人员的专业程度要求高,收到样本后需要专人进行样本前处理,全部环节得两天内送回疾控。医院检验科没有这么多人做核酸检测,还需要做其他的检测,所以效率上第三方检测机构更有优势。隔天早上,各家医院和患者就能收到检验中心反馈的结果。
  实际上,这不是汪建第一次为产能闲置的问题抱怨。1月30日,他到武汉第六天时就在自己的公众号“老汪”上,结合自己17年前应对SARS的经验和自己在武汉多日的观察提出:破解疫情困局,把精准检测与诊断提到与临床抢救同等重要的位置。
  汪建认为,尽管CT影像等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但病毒核酸检测才是确诊的“金标准”,也是患者康复出院或密切接触者解除隔离的重要指标。但核酸检测工作尚存在很大障碍。
  面对公众关注的核酸检测准确性问题,2月18日,钟南山院士指出,正规的核酸检测应该是比较准确的,方法本身没有问题。但在采样环节上,例如鼻咽采样环节,由于操作差异性较大,要特别注意采样是否合适。他指出,当前应该相信核酸检测这一方法,更要注意取材环节的规范度。
  在汪建看来,除了采样环节的问题,尽量减少人工操作的自动化设备更是关键,武汉和湖北依旧在检测规范、能力建设、质控和及时交付等方面,存在短板。雷神山、火神山与方舱医院,只有配上自动化高通量的“火眼实验室”,才是最佳组合,加速解决当前问题。
  在“火眼实验室”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汪建亲自走了一遍流程,希望再次优化检测效率。期间,钟南山院士的电话响了7次,由于不能带手机,他从实验室出来才看到,“他和我讨论了一些问题,我把我在武汉从大年初一到现在发现的问题和他做了交流,并再次强调了,基于大通量自动化设备的核酸检测非常有必要,不仅是对疑似的确诊和患者康复,也对拥有上千万人口的武汉这座城市如何重新恢复活力、有序复工复产更加重要”。
  武汉和湖北已经发起总攻,下一步最关键的就是对复工过程中的疫情进行控制,汪建建议,在湖北之外的省份,率先要对返岗复工人群开展普遍检测,尽早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2月19日下午,记者拨打了武汉市疾控中心传染病监测室、武汉卫生热线等多个公开电话。一位武汉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将值班室的电话提供给记者,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按照现行政策,样本会首先送到疾控中心和各大医院进行检测。如果有医院反映检测量超负荷或近期送来的样本过多,则会送到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目前来说,疾控和医院还是主力。”该工作人员强调,不存在故意不给第三方机构检测样本的行为,一切都是按照政策制度办事。他还补充道,“我个人之前没太听到第三方机构反映样本不够的问题,但医院检测量大、工作任务重我是知道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试图联系一位武汉市卫健委宣传部门相关人士,但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