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八闽之子,荣耀殿堂,志攀高峰,坚守初心 ——陈志坚

首页 » 2018-11-05 转化医学网 赞(9)
分享: 
导读
建议收藏文章,闲暇时阅读~陈志坚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5年 获美国海克曼化学奖2007年 获杜奈尔科学奖2012年 获美国科学院杰出科学家奖2018年 获美国生物医学卢里(Lurie)奖2018年 获科学突破奖



本   期   人   物

陈志坚


全文共计2253

预计阅读用时8分钟

建议收藏文章,闲暇时阅读~



陈 志 坚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2005年  获美国海克曼化学奖

  • 2007年  获杜奈尔科学奖

  • 2012年  获美国科学院杰出科学家奖

  • 2018年  获美国生物医学卢里(Lurie)奖

  • 2018年  获科学突破奖


“成功是由一个个小目标组成的,要有大目标,也要有小目标。然后不断超越,超越一个目标,迎来下一目标,如此反复,永无止境,终能成功。”


北京时间 2018 年 10 月 17 日晚,被誉为“科学届奥斯卡”的科学突破奖公布了获奖名单,陈志坚和庄小威荣获了生命科学突破奖。这是被誉为世界上奖项最高的科学奖,每个突破奖都有高达30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以此来选拔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


如今52岁的陈志坚,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是一位从茶乡大地走出去的科学家,他为祖国、为家乡一次又一次荣登世界科学的殿堂,赢得世界级的荣誉。


那么,今天就让大家跟随转折点直聘走进陈志坚的传奇人生。


一、小少年的大志向

13岁写作文要“志攀高峰”



陈志坚是家中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艰苦的生活,肩上的责任让他从小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


陈志坚老家在安溪县长坑乡南斗村。小时候,他的父亲在南平工作,母亲在南斗小学当民办教师。陈志坚是家中老大,他一边读书,还一边帮助母亲照顾两个弟弟。当时,他帮母亲做得最多的是挑水,一挑就是十年,直到入大学前一天。


1979年秋季,13岁的陈志坚进入安溪一中。“他个子不高,总是背着个大书包,里头装很多书,一有空就读书。”在班主任杨化允老师眼中,陈志坚勤奋刻苦、专心致志。


年少的陈志坚话语不多,学习专注,打小就树立志向,有个人奋斗目标。他写的第一篇作文主题为“到校印象”。他分成四个小节来写,其中一节写参观图书馆,小标为“志攀高峰”,才13岁的他就懂得知识就是力量。


1981年,陈志坚从安溪一中高中毕业,考入福建师范大学。家里花了40元买来一台二手录音机,让他带去大学学英语。此后,他坚持每天跟着录音磁带读上一个小时左右的英语。


大学期间,他的勤奋与执著感动了老师,老师特别让他在教学楼楼梯底下一个仅5平方米的小广播室晨,利用课余时间埋头苦读。


1985年,陈志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福建师范大学余宝笙教授指导的生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外语成绩居全省研究生第一名。后来,他又考取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1年,陈志坚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他怀着激动的心情给父母写信,一口气写了六张信纸,其中一句话,让父母牢牢记在心中:


幸好小时候吃那么多苦

现在才能耐得住如此大劳


此后他一步步脚踏实地,从上大学到出国留学读博,最终成长为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


二、科研成就

硕果累累,载誉无数



陈志坚主要从事先天免疫过程中细胞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他的成就,对理解癌症和免疫的基本机制非常重要。⬇⬇⬇


在科学生涯早期,陈志坚发现了泛素(一种小的蛋白质)的一个全新功能,即它会激活其他对生长调节和其他基本细胞功能至关重要的其他蛋白质。另外,陈志坚博士发现,细胞内产生能量的细胞器——线粒体,对人体免疫反应有促进作用。


2012年,陈志坚博士及其团队发现了cGAS酶,该蛋白可以识别自身病变或外源侵染进入细胞质的DNA,从而催化生成环鸟腺苷酸分子(cGAMP),再通过该分子激活细胞的免疫和炎症反应,以抵抗病原体的攻击。


这一过程不仅使机体能够攻击疱疹和艾滋等病毒,还可以攻击其他含有DNA的病原体。靶向这一途径的疗法,有可能用于治疗或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病及某些癌症。


2013年对陈志坚来说是丰收的一年。2013年2月至8月,他和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科学》期刊上连续发表4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对人体的免疫细胞最初如何识别病原微生物或体内异源DNA这一困扰生物医学界多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从而在免疫生物学领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他的成果在世界免疫学界和其他学科界引起广泛关注,许多科学家正沿着他的成果往下做研究。


从1996年开始在美国《细胞》(Cell)期刊发表论文至今,他在世界一流刊物《细胞》(Cell)《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被各国科学家引用2万3千多次。


三、成功的要素

成功的第一要素是“目标”



从一个个小目标,到一步步荣登荣耀殿堂。⬇⬇⬇


2010年应北京大学邀请,为北大学子作励志演讲时,陈志坚谈到:二十多年前,在他读大学的时候,他从未想过会出国留学;在他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也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站在北大讲台上。


他认为,成功的第一个要素是目标,指定的目标一定要比较高。陈志坚告诉大家,有一句话道:“瞄准月亮,射中老鹰。”只有目标高了,我们才会一直受到激励,得到前进的动力。


但同时,他又指出目标也需要符合实际,要让自己“跳一跳可以达到”,只有这样才能在目标的指引下一步一步地前进,而不至于因为永远达不到目标而倍受打击,从而心灰意冷,失去奋斗的动力。


陈志坚谈到了自己对成功的定义,他认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成功取决于他的工作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多大影响,并不是由他得过多少荣誉和奖项或发出了多少文章所决定的。


他并不十分赞同用统计发表论文篇数的方法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的方法,并举出了沃森、克里克那篇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论文的例子,指出仅仅这短短的一篇文章,就比很多其它论文加起来还要有价值,因为它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进程。


陈志坚也谈到了现在在学术研究方面所面临的难题:研究生们的毕业与发表的论文数直接挂钩,不少学生为了毕业不得不发一些较为一般的文章。他承认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需要各方面一起努力,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我们一直在努力解决科学难题,一路走来,它令人惊讶,正等着我们去发现,这就是我们研究的乐趣。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不停地探索着神奇……”


正如陈志坚自己所说的那样,确立目标,下定决心,集中精力,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抵达终极目标。在科学的道路上,陈志坚的脚步日久弥坚!


文章整合资料来源于:人民网、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福建日报、八闽ZHI子及一些不明来源的网络资料

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