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消费级基因检测的“靠谱”之路

首页 » 产业 » 行业 2018-09-06 联川基因 赞(4)
分享: 
导读
消费级基因检测,顾名思义,指的是普通消费者(而非患者)在非医疗机构、非强制性要求下即可进行的基因检测服务。

写在前面:此文仅供消费级基因检测的从业者,或有志于进入大健康基因检测领域的人士阅读。

消费级基因检测,顾名思义,指的是普通消费者(而非患者)在非医疗机构、非强制性要求下即可进行的基因检测服务。

当把消费级基因检测与“靠谱”两个字放在一起的时候,普通消费者可能会觉得多此一举,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基因检测就是“高科技”,靠谱是必须的。但是对于基因检测的从业者而言,我不客气地讲,有些人并不这么认为。有些从业者虽然自己在做基因检测的生意,却没有给自己测过,也不向自己身边的好友推荐。因为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把握自己销售的产品到底是不是靠谱,有没有价值。就像我们衡量一家面馆的面条质量好坏,主要看老板是否把自家的面条当做每日的正餐。

一、消费级基因检测到底靠不靠谱?

这是一个消费级基因检测从业者经常遇到的问题。身为一名分子生物学硕士,我很难用yes or no来回答,不妨用以下方式阐明个人的观点:

1、当下消费级基因检测的技术和算法虽然存在部分检测结果与实际表型不一致的情况,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目前使用的技术和算法是当前科学技术所能够达到的极限。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的不断积累,检测结果会更加的精准。

2、基因检测不是科学算命,是科学预测。

3、生物和医学不同于数学,非是即非,甚至医学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科学,就连已经非常成熟的无创产前筛查(NIPT)技术也存在例外,华大被误伤就是例子。

虽然看到了很多基因检测正面和反面的案例,就如一个医生看到有的病人的疾病治愈,也有部分患者医生无能为力一样,我个人是肯定消费级基因检测价值的。以下是我个人的经历。

2017年初我自己做了一个运动基因检测,检测结果中有一项说我属于“易胖体质”,这一点我有点接受不了。因为在上学期间,我一直都是偏瘦体质。我们农村把长得瘦的人叫“干娃”,我就属于这一种,常常被我的姐姐嘲笑,整天梦想着有一天能长胖。工作后虽然体重有所增加,但是一直是维持在70kg(身高175cm)。当时就这一点和产品部的同事还理论了好几天,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没过多久,一次打球过程中不慎骨折(见下图“挂靴”照),之后打石膏休息一个月。一个月后,体重飙升到75kg,之后这个体重一直很难降下来,还有上升的趋势。那时我终于想明白了,那个基因检测的结果为什么当时看起来不准:我一直坚持运动,上学期间几乎每周打球5次。毕业后有了长跑的习惯,参加过几次马拉松,所以一直没有给“易胖基因”任何施展的机会。这次骨折打石膏后,“易胖基因”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图:“挂靴”照

在这里需要强调下,这只是一个案例,阐述个人对于基因检测的体验,不是拿个例来“忽悠”各位。就像一个肿瘤患者用了一个民间偏方被神奇医治,然后就说这方子能包治百病,这显然不是我分享这个案例的初衷。到底靠不靠谱,大家不妨自己体验下,或者可以调研下身边的消费者,他们对于此类检测的客观评价如何。更多案例不做赘述。

二、消费级基因检测的行业乱象

大健康基因检测是一个大市场,这点大家毋庸置疑。行业分析说有千亿市场,有业内人士说可能要高一个数量级。一些传统行业的从业者也陆续进入这个领域,有的已经做得风生水起。各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也陆续展现出来,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不得不承认,这个新兴市场的一些乱象让从业者,尤其是初入此行业的从业者们看得云里雾里,不知所措。在此做一下简要描述,大家不要怕,文后有解决方案。

1、假数据:部分无良基因检测企业用低价拿下销售公司的订单(有些价格也不低),不做检测,或者只做很少一部分人的检测,然后就“变出”很多检测报告。消费者很难分辨出来,销售公司由于不懂技术,被忽悠也不知道。等出了大事,顶包的是销售公司,得罪的是苦苦开发出来的广大客户,破坏的是市场对于基因检测的看法,真是一个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2、以次充好:以16种高发肿瘤易感基因检测为例,一般需要检测将近六七十个SNP位点,用成本较高的NGS技术才能完成。而业内有些公司只检测不到10个位点,却号称可以检测20种以上的肿瘤易感风险。也就是说,每种肿瘤平均连1个SNP位点都不到,这种检测肯定不会用NGS来做,成本低了一个数量级。个人认为,这种产品的设计属于典型的掩耳盗铃,比假数据稍微好点,但是明显是不靠谱的。

其他乱象还有很多,但是以上述两个现象的负面影响力最大,需要从业者警醒,不要上当受骗,吃了哑巴亏。

三、劣币驱除良币?

由于消费级基因检测本身缺乏统一的标准,且在未来3-5年内这样的趋势不会改变,行业乱象还会继续。一些兢兢业业,走品质之路的公司,由于成本比较高,就可能会吃亏。在针对B端公司的销售过程中(基因检测公司to B的居多),面临合作单位用劣质产品低价进行压价的行为,基因检测公司常常拿不到与价值相应的价格。这样一来,用心做产品的良心企业,明显会吃亏,可能会出现“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

但基因检测市场是一个全新的市场,不是一个容量固定的传统行业。还有很多领域的需求没有被挖掘出来。专心做产品,品质必然在特定领域被发掘,以口碑方式产生营销的公司,必然会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

那些只想赚快钱,只问价格不讲品质的公司,大可不用去管他们。毕竟各个企业的价值观不一样,我们不能要求做传销的从业者,能够考虑为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江湖上一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有无良企业已经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那些做长远打算,深耕基因检测事业的公司和从业者,需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做产品和客户服务,有足够的耐心,选准对口的市场。还是那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四、如何区分产品优劣?

基因检测产品种类繁多,行业乱象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措。但是检验产品是否靠谱还是有招可寻的,以下几点都是干货,大家拿走不谢!

1、“请问你们检测几个位点?”

很多看起来检测几十个项目的产品,很有可能就检测几个位点,显然是不靠谱的。根据数字可以判断一个大概。

2、“请问你用什么方法检测?”

多位点(20位点以上)大部分用NGS,小位点的可能会用qPCR、质谱等,各有优势。对于多位点检测而言,NGS兼具了准确性和成本两个方面的优势。qPCR、质谱的特点是成本低、速度快,在小位点检测上有相应优势。如果一个声称检测好几十项内容的产品用的不是NGS方法,那你需要仔细斟酌下了。

3、一个样品多测几次

这招适合于初入行的从业者,一个人的样品命名不同,一次送几个,或者不同时间送,看看基因检测公司给出的检测结果是否一致。也可以同时送一些没有采样的样品,看会不会出结果。

4、送盲测样品

这招属于绝招!在每批样品里面加1-2个已知突变信息的样品,长时间检验基因检测公司结果的可靠性。一方面检验技术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检验流程的稳定性。这种随机的,长期的检验,对于基因检测企业是巨大的挑战,只有真正具有可靠技术和流程管理的公司才经得起这样的考验。

5、统计实验成功率

提供假数据的公司,大部分有一个特点——实验成功率100%。正如我前文讲到的,生物学实验不存在100%成功的情况,失败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属于正常现象。如果一个实验的成功率一直都稳定维持在100%,那么你需要擦亮眼睛了。

有一个同行说,他在某公司做了几百份的基因检测,成功率为100%。当他看到我公司的质检报告后,才知道会有DNA提取不成功,建库失败的现象。在他原来的观念里,送样品后就等着出报告就行了……

五、无心之过——金标准并非“金标准”

在消费级基因检测领域,Sanger测序无疑被称为金标准,类似NGS及质谱的检测结果,如果要做最终的确认,都将Sanger测序作为验证的最终方案,在很多研究论文中也是这样的。然而,在纷繁复杂的基因序列面前,金标准有时候也会出错。

我们假设一个场景:由于假基因(序列相似度很高)的缘故,在进行Sanger测序时,科研工作者设计了针对基因A的扩增引物a,在PCR扩增过程中,引物a除扩增了基因A,还同时非特异性扩增了基因A’(与基因A序列相似的基因),以至于在进行Sanger测序时,检测结果是A和A’的混合物。

更不巧的是,可能由于引物a针对基因A’的扩增效率高于基因A的扩增效率,而Sanger测序的检测灵敏度有限,所以最终显示的是基因A’的基因型结果,而不是A和A’的复合产物的结果。科研工作者们本来要测基因A,结果得到了基因A’的序列,而他们并不知道,就把A’的结果误当做基因A的结果报出去了。

以上的案例并不是凭空想象,在现实情况中并不罕见。在林奇综合征(遗传性结直肠癌)5个遗传性基因(MLH1,MSH2,MSH6,PMS2,EPCAM)的检测中就存在这样的情况。用Sanger测序进行检测,就出现了部分区域检测到的不是目标基因,而是与目标基因高度同源的假基因(见下图)。这样的结果虽然不是检测者有意为之,但是错误的结果带给患者和家属的损失却是难以挽回的。

图:VariantPro技术解决假基因问题

Sanger“金标准”的案例提醒我们:在进行基因检测的产品设计时,选择严谨和可靠的技术非常重要。不是所有技术都能做基因检测,不是所有结果都经得起检验。

六、并不简单的精准检测

消费级基因检测要做得靠谱,检测技术的精准是第一要务。检测精准,再配合合理的产品设计和结果评定,就是一个完整靠谱的产品。检测技术的精准是基础,需要特别关注技术的几个要点:

1、非特异型扩增——脱靶效应

就是我刚才提到的,本来要检测基因A,你别给我把基因A’抓下来,还误当基因A报结果。

图:VariantPro技术避免脱靶效应

对已知位点的样本进行BRCA1/2全外显子检测,某公司将rs206076和rs169547检测为杂合,与验证结果(纯合)不一致。分析结果表明,某公司针对rs206076和rs169547的扩增引物在扩增目标位点的同时,在基因组其他区域上产生非特异性扩增,在分析阶段也没有进行过滤和区分,最终在分析结果中出现“杂合”的结论。

2、第二基因组——线粒体

我们把23对染色体的基因组称为核基因组。在这23对染色体之外,还有一个环状的基因组单元——线粒体,被称为生物体的第二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的拷贝数远高于核基因组,且不同组织类型中存在异质性,人与人之间存在异质性。

那么问题来了,有些基因检测的目标位点就分布在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上,如药物基因组检测和耳聋基因检测。如何保证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所在位点都能被有效检测,避免数据中存在绝大部分线粒体数据,而对核基因组所在位点数据产生挤压从而导致无法完整覆盖(因为线粒体相对模板量高),这是一个技术挑战。

3、特殊结构

人类基因多态性存在普遍性,基因组也存在很多复杂或未知的情形,除了单核苷酸多态性,还存在DNA片段长度多态性、DNA重复序列多态性。很多特殊结构,例如重复区段,像Alu重复序列、微卫星不稳定性等,无论在检测端,还是在分析端,都是挑战。

七、精准技术,开辟消费级基因检测靠谱之路

写到这里,我想大家已经体会到了,这篇文章前面都是一些干货。这些干货很多人不知道,我今天分享出来了。也有人知道,但是怕你知道,所以没有分享,或者是比较忙没有时间整理,我今天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了。作为回报,请允许我打个一分钟的广告:

联川生物,上市企业( 股票代码:871474),创立12年,被业内同行称为“业界良心”。专注技术研发,提供可靠的基因检测解决方案。全球PCT专利的VariantProTM一步式基因捕获技术(NGS法)精确解决基因的准确性问题,为精准检测基因提供保障。

即日起至11月31日,进行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的定制化检测促销活动。不惧盲测 | 联川生物大健康定制化服务低至1元/碱基!

我们为深耕消费级基因检测的公司提供基因检测的定制化开发与检测服务。另外说一句:您大可以在每批的送检样品中加入“盲测样品”,这是对我们技术的考验,也是对我们的鞭策!


作者介绍

张晓刚,微信号:genproject,硕士,因长相酷似马云,绰号“联川马云”。具有5年生物行业研发生产经验,6年生物行业市场销售经验。现供职于杭州联川基因诊断技术有限公司(美国LC Sciences),负责工业客户销售管理工作。(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