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管坤良 | 他是农民之子,也是闪耀在世界科研舞台的一束光

首页 » 2018-08-20 转化医学网 赞(16)
分享: 
导读
建议收藏文章,闲暇时阅读~管坤良曾获“麦克阿瑟天才奖”密执安大学生物化学教授吴瑞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评审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同院长曾获华人生物学家协会"青年科学家奖"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转折点-人物》

每期精选一位生物医药行业人物,为你解读人物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思想,诠释人物披荆斩棘永不退缩的精神,探究人物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转折点!



全文2866

预计阅读用时10分钟

建议收藏文章,闲暇时阅读~



管 坤 良


曾获“麦克阿瑟天才奖”

密执安大学生物化学教授

吴瑞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评审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同院长

曾获华人生物学家协会"青年科学家奖"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药学系教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科学研究的确需要很大的恒心和毅力,没有辛勤的付出,永远不会得到回报。



在“生物界中国名人录”上,介绍了许多生物界的名人,对他们的形容也颇具特色,譬如“敢对哈佛说不的饶毅,做院士最早的王晓东,最年轻的教授施一公”等。然而对管坤良的形容却非常有趣:


得奖最吓人的管坤良


管坤良是世界上发现双专一性蛋白磷酸脂酶的第一人,而这一类酶在细胞生长、细胞分裂和细胞癌变过程中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这一重大科研发现,管坤良荣获了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和北美华人生物学会“青年科学奖”等诸多重量级大奖,成为国际生物化学界聚光灯下的焦点。


然而,这样一位科学家却出自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曾为了5元的车费,放弃去上海的机会。


今天,就让转折点直聘带你了解管坤良从农民之子到科研大家的心路历程。




一、儿时的梦想

平凡而又真实

从小在贫困中长大,见到父母父母为了生计而劳累奔波,深知生活的贫苦,劳动的艰辛。⬇⬇⬇



1963年,管坤良出生在桐乡的一户农民家庭,排行老小,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在家里,他也成为了大家最疼爱的孩子。


管坤良6岁那年,乡里建了一所小学。父母不识字,哥哥姐姐也没有上过学,吃过不少没有文化的亏。因此,即便家庭条件特别困难,但无论如何他们也要让最受疼爱的管坤良去上学。


“那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雨伞,雨鞋也不够。每逢下雨,都是爸爸穿着雨鞋背上我去上学。”


直到后来,一位老师家里的小儿子,因为长身体雨鞋穿不上了,老师便将这双雨鞋送给了管坤良。这样,管坤良才有了自己的雨鞋,再也不用父亲在下雨天顶着大雨背他上学。而送他雨鞋的那位老师,管坤良至今都记忆犹新。


在当时的环境,乡里大多数人是以种地为生,每日的辛苦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却过着难以温饱的日子。而去省城里度过书的人,回来后便可以当车间主任、做人民教师,这对年少的管坤良触动很大。


谈及儿时的梦想,和许多人不同,那时的管坤良并没有想过自己要当科学家,他也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他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只要不种地,做什么都可以!




二、人生的转折

找寻到新的人生信条

几经波折,从桐乡虎啸五七中学毕业的管坤良以化学高分、总分优异的好成绩考入杭州大学生物系。⬇⬇⬇



考入杭州大学后,管坤良发现这里人才济济,在各路英才不分高下的环境下,从农村中学来的他压力很大,特别是以前从未学过的英语,更是像读天书,成绩始终不见起色。同时,管坤良一心想等毕业后分配工作,早点为家里分担。


然而,一次意外的邂逅,成为再次改变管坤良人生命运的转折点。大学二年级的一天,管坤良受邀到班里一位绍兴同学家做客,同学的父母均是医生,学识深广。


令管坤良始料未及的是,同学父母对等待毕业后分配工作的态度有不同看法,“仅仅靠本科的学识,难以担当国家日后对人才需要的重任。要想成为栋梁之才,就得不断地进取与自强。


这番语重心长的话语给了管坤良醍醐灌顶的洗礼,“自强不息、不断超越”成为管坤良新的人生信条。



1982年,管坤良从杭州大学生物系毕业,考取了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生,并在两个月后通过了CUSBEA的考核,被美国普渡大学录取。


然而在管坤良在准备CUSBEA考试之前,也没有接触过分子生物学,家乡的图书馆里,相关书籍少得可怜:“有钱的同学都跑到上海复习了,我却连杭州到上海5块钱的火车票也买不起。后来考试一共有120人,我一点都没把握,心里想着不要垫底就可以了。


几个月后,管坤良收到了普渡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以及爱荷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一点都不了解这些学校,看到普渡大学给的奖学金比较多,就决定去那里。”




三、不凡的成就

荣获了多项有影响世界的科研奖项

1983年至1989年,就读于美国普渡大学生物化学系的管坤良师从Weiner教授,从事醛脱氢酶的纯化和作用机理研究。⬇⬇⬇



1992至2000年,管坤良任美国密歇根大学生物化学系的助理教授、副教授,2000年起任教授,2003年起任密歇根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Halvor N.Christensen教授。


密西根大学研究经费在全美大学中名列前茅,有较高的学术和教学水平,有“中部哈佛”之美称。该校生物化学系是全美有名的系科,有50名教授,历年获各类大奖。近年来,管坤良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药学及癌症中心教授。


管坤良在包括细胞生长调控、肿瘤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的信号传导途径等研究领域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迄今为止已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0多篇,其中多篇学术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Cell等著名学术刊物上。


管坤良首先发现了双专一性蛋白质磷酸脂酶,这一类酶在细胞生长、细胞分裂和细胞癌变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领导的实验室对细胞生长的调控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系列研究工作在美国和世界同一学科领域中有很大影响。


由于管坤良的重大科研发现,他荣获了多项有相当影响的科研奖励,其中最重大、最有影响的是荣获了美国颇有名的“麦克阿瑟天才奖”(Mac Arthur Genius Awards)。这是一个在美国享有盛誉的奖项,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美国的诺贝尔奖”。颁发此项天才奖时,美国各大新闻媒体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国内的《人民日报海外版》等都作了重要报道。


此外,管坤良还荣获了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北美华人生物学会“青年科学奖”。十多年来,他多次被美国和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多所大学研究机构邀请作学术报告。1995年至1999年间,被聘为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1999年至今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员科研基金评审员。他还被邀请为世界多个基金委员会评审科研基金,并被中国科学院聘为海外评审专家。




四、懂得享受生活的科学家

相比科学,享受生活也同样重要

在工作之余,管坤良也喜欢带着妻子孩子一起出去游玩,领略大自然之美。⬇⬇⬇



熟悉管坤良的人都知道他为人实在,性格耿直,有什么就说什么。他也曾毫不避讳的说自己曾经根本不喜欢生物,学生物只是因为分数低,没得选


当聊到对将来的规划时,面对媒体,他同样坦诚直言,没有丝毫做作:


我生下来并不是为了做科学的,我去做科学,是因为各种原因,把我带到了这条路上,我会认认真真做。但是我想我不会干到七十岁、八十岁,我想到时候差不多就退休了。


退休了我可能就会花点时间去旅游,我很想出去看看。像中国很多的边缘地方,少数民族的地方,我很想去看看,看看各种各样的文化。




每当别提及到管坤良的成就时,他都会露出腼腆的笑容,摆摆手说道:也可能我是有一点点聪明吧,不过运气占了一大部分原因。


每当提起对他有过帮助的人,他总是滔滔不绝:他记得给过他胶鞋的小学老师、记得赞助他5元的高中老师、记得跟他一起踢球的大学室友、记得给他点拨的大学同学、也记得为他指点学术的每位教授......


他记得许许多多对他伸出援手的人,你也可以从管坤良的谈吐中,很自然的感受到他那种真挚情感的流露。


这就是那个为人谦逊,重情重义,科研时一丝不苟,生活上豪放洒脱,时刻不忘自己是农民之子的伟大科学家:


管 坤 良


正值七夕,也祝愿管坤良和他的爱人:


把相思的甜蜜织成幸福的网

把无边的爱意搭成快乐的桥


携心中所爱,享爱情甜蜜,

幸福拥抱,开心到老!


文章整合资料来源于: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官网资料、医源世界、华人世界、《我的学术生涯》及一些不明来源的网络资料。

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文由“转折点直聘”整理而成,转载需注明。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