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他用一台手术引爆了整个医学界,曾4次被周总理亲切接见

首页 » 产业 » 人物 2018-06-20 转化医学网 赞(2)
分享: 
导读
点击上方“转化医学网”订阅我们!干货|靠谱|实用   陈中伟 职业:骨科专家,中科院院士生卒:1929年1月1日-2004年3月23日主要成就:首创“断手再植和断指再植“技术我的病人我的事业在中国为何要出国?他被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1963年1月2日,在那个思想保守的年代里,极其简陋的环境下,医疗设备极度匮乏的手术台,他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例断肢再植,如同一颗原子弹般,引爆


职业:骨科专家,中科院院士

生卒:1929年1月1日-2004年3月23日

主要成就:首创“断手再植和断指再植“技术


我的病人

我的事业在中国

为何要出国?



他被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


1963年1月2日,在那个思想保守的年代里,极其简陋的环境下,医疗设备极度匮乏的手术台,他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例断肢再植,如同一颗原子弹般,引爆了整个医学界。


1963年1月4日,周恩来总理获悉这一消息后,特地在上海接见了陈中伟。此后,陈中伟又3次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周总理的嘱托对他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也将这项技术不断地传授给他人,他一共耐心地培养了近2000位手术的医生,使得该项断肢再植技术普及到各地。而这也让中国的断指再植技术一直保持领先优势,立于世界之巅。


他不仅技术一流,还讲的了一口流利的英语,也多次受到高薪邀请,希望他去国外工作,然而都被他一一拒绝,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的病人、我的事业在中国。为何要出国?!”


他就是陈中伟,不仅有和蔼的笑容,更有对医学研究的严肃,不仅有温和的性格,更有一颗坚定不移的中国心。


本期,我们就来了解陈中伟的人生转折。





儿时的记忆


调皮捣蛋是天性,

循循善诱好父亲。


和大多孩子一样,儿时的陈中伟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顽皮少年”,时常和同学偷体育用具翻墙到操场拿去玩。


不过,他最喜欢的就是拿着弹弓在田间,在树林打麻雀,打到之后,就会拔毛剖腹煮了吃。


父母对陈中伟的包容也与家庭情况有关系。在陈中伟前面,父母一连生了七个女儿。陈中伟出生时,有的姐姐已经长大,父母自不必说,连姐姐们也非常喜欢他这个小弟弟。


他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父亲开办了一个医院,父母都是医生,几个姐姐、姐夫也是学医的;陈中伟整天好像就生活在白大褂包围的世界里。


有一天,陈中伟拎着只被他打得血淋淋的麻雀,在医院里跑前跑后,甚至跑到病人堆里看热闹。姐姐见他乱窜,就告诉他,“你这样乱跑,会传染上病菌,像他们一样生病的。”陈中伟不屑地说,“没关系,看到病菌来了,我赶紧跑。”姐姐笑了笑,把他带到显微镜前看细菌,陈中伟第一次认识到细菌的可怕。


见陈中伟拎着只麻雀,父亲把麻雀解剖开来,告诉陈中伟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你看,这是麻雀的肝,这个小黑点是胆。”父亲耐心地给陈中伟讲了麻雀各个内脏的位置和作用。这一次,陈中伟对动物解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正是这种科学的引导,让陈中伟对生物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为他以后努力学习生物学,打下了基础。





引爆全球的手术


不仅是中国首例,

更是世界首例。


受到父母和姐姐们的影响,陈中伟也走上了学医的道路。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上海市第六医院做住院医生。从那时起,他常常都会遇到手部受伤的工人。后来一次“送医上门”的经历,让陈中伟产生了很大的感触。


在那个年代,工厂作业的设备都很简陋,对工人的安全也没有什么保障,厂里的工人们从早到晚都在与机器打交道,受伤都是在所难免的。


(图为当时的冲床设备,操作时手极易受伤)


那个时候,厂里一直都流传着一句话:


谁手指头少,谁就是老师傅。

工龄越长,手指越短。


这句话,道尽了无数工人辛酸的同时,也深深地刺痛了陈中伟的心。



当时的社会,一个家庭里有七八个孩子都比较正常,一般少一点也有三四个孩子,为了养活一家老小,所有人都必须拼命的工作。


可想而知,一个工人失去了双手,就失去了在工厂的劳动能力,往往受苦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背后的一家人。


于是陈中伟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希望帮工人挽救自己的双手,他开始在工作之余查阅和学习国内外最新资料。


1963年1月2日清晨,上海钢模机床厂工人王存柏的右手被落料机床的冲头齐手腕切断,工友们立刻将他送到了上海第六人民医院。


陈中伟看到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个劳动人民的手,它还套在工作手套里头,断下来了。


陈中伟说:

按常规都是说,把手丢了,创口洗洗干净包起来、缝起来,以后安上一个假手。老工人就提出来,希望我能够把它接上去,那这个就是说,我也想接,但是从来没有做过,也没有看到世界医学文献上有报道,也没有听到老师说过。


最后,陈中伟于心不忍,心想不去尝试一次怎么知道究竟能不能接活呢?在征求家属意见后,他决定冒险进行断手再植手术。


但毕竟他还是一个骨科医生,并没有接过纤细如丝的血管经历,偏偏接血管又是最难且最重要的。


于是陈中伟把这个事情给党支部汇报了一下,请他们派一个接血管的医生来帮忙。但是断手的血管直径只有2.5毫米,这么细的血管连赶来救援的血管外科医生都没有接过。而接通血管是断手再植成功的关键。



他忽然想到平时看的文献,就是年初的时候有一篇文章,看到军医大学他们曾经做过狗腿切断了以后再植的实验研究,他想把这个文章去找出来看看,他马上就跑到图书馆去翻一下,一下子就翻到了,那么他就一看,他们血管原来是套缝的,不是一针一针缝线缝的。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所有医院里最细的套管是4mm的,而人手上的血管,只有2mm。


治疗小组迅速研究急救对策,而此时,王存柏的断手在手术台上已静静地躺了2个小时。在医学诊疗上,断肢离体的时间越长就越难成活。


万分危急之下,一个护士长提出了一个想法:是不是可以用塑料管套来取代?尽管塑料管还是很粗,但从她日常生活中发现,把塑料管拉长了,会变细。



而这急中生智的办法,经过大家讨论后,陈中伟拍下板子决定将它用到了手术台上。


陈中伟说:

苍白的(那只手),没有血了,因为血都漏光了。一接上手红了,它也胖起来了。大家高兴啊,手活了,手活了!本来就是死的,大家就觉得有希望了,而且那个时候,我们的院长还没有回来,他在卫生局开会,一回来他马上就第一个知道了,有个手断下来,今天我们手术室里头把它接上了,他惊奇的不得了,整个医院都欢呼了。



后来,经过陈中伟和全体人员的精心护理下,病人的手竟然真的康复了。不但能干家务,拿筷子吃饭,而且可以打乒乓球、举起重物等。一年后,病人甚至回到了自己原先的岗位上,继续工作。


这个消息一下传遍了医学界,这也让陈中伟在国际上名声大振,一夜间变成了医学界最炙手可热的医生,更是被大家赋予了很多传奇色彩,被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


“墙裂”推荐大家看一下此视频喔~~~

↓↓↓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视频来源于:共产党员网





周总理亲切接见


4次接见陈中伟,

总理的嘱托。



凭着扎实的功底和刻苦钻研的精神,陈中伟和其他医师一起,克服重重难关,为王存柏成功的实施了世界上首例断手再植手术。


当年的8月7日,周恩来总理在上海亲自接见了手术组的全体医技人员。握着陈中伟的手,周总理亲切地说:“你们的工作做的很好,要再接再厉,在又红又专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总理的嘱托,对医务人员救树立“救死扶伤、为国争光”的责任是一种莫大的鼓励,陈中伟感触良深:


“这些话,让我受用了一辈子。”


1978年,陈中伟又获断指再植成功。在国际上首创了“断手再植和断指再植”等六项新技术


行医近50年,经陈中伟手抢救的患者不计其数,他亲手接活的断肢断指达数千例,被患者誉为“千手观音”。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