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访肿瘤科主任王海涛教授:谈“起死回生”的精准医疗

首页 » 《转》访 2018-04-10 转化医学网 赞(2)
分享: 
导读
精准医疗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伴随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转化医学网有幸请到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肿瘤科主任王海涛教授来为我们讲解精准医疗对肿瘤治疗的巨大优势。


《转》访是转化医学网的品牌专访栏目,是业内专家、大佬、知名企业智慧交流碰撞的平台,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转》访致力于打造转化医学领域最知名的专家访谈栏目。


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伴随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结合医学前沿技术,对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的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的个性化精准治疗,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本期我们采访到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肿瘤科主任王海涛教授来为我们讲解精准医疗对肿瘤治疗的巨大优势。


王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转化医学网的访谈。您觉得目前我国精准医疗的发展处于什么水平?


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在年报中提出了精准医疗。随后在我国同年的3月11日召开了精准医疗战略专家会议,在2016年正式将精准医疗纳入《十三五》规划中,虽然我国精准医疗起步较晚,但有国家政府的扶持,精准医疗水平发展迅速,在可预计的将来,某些领域可以实现弯道超车,跻身世界前列。基于我国人口大数据及特色国情,我国在肺癌领域的精准医疗研究已处于世界前沿水平。同时,由于早期筛查尚未普及,我国近80%的肿瘤患者在被诊断时就已经处于中晚期,这些令人心痛的案例,正推动着我国晚期难治性肿瘤治疗的发展。


在近日召开的两会上,国家领导再一次重点提出大力扶持癌症治疗项目,结合我国的大数据,这将是一个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精准医疗的前所未有的绝佳机遇。另外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强癌症等重大的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可以更好的造福人民。


您觉得精准医疗对临床肿瘤治疗意味着什么 ?是否会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突破点?


狭义的精准治疗是指基于患者的分子特征来匹配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是通过找到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关键基因来指导治疗决策。精准治疗打破了传统的 「同病同治」的固化诊疗模式,使得临床医生有机会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理念」来治疗难治性肿瘤患者。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尤其是晚期难治性肿瘤的治疗领域,精准医疗具有其独特且神奇的魅力。精准医疗让表型不明显,病因不明确的罕见病患者、经多项治疗均无效且急剧恶化的癌症患者及体弱多病,无法诊断的人群获益匪浅。通过对个体的基因检测,找到关键靶点,针对性,个体化用药,甚至能够让某些晚期肿瘤患者达到“起死回生”的效果。所以精准医疗对于临床肿瘤治疗确实且肯定是一个极大的突破点,针对中国的国情来看,尤其在肺癌和肠癌这两大领域,精准医疗将会让无数的病人获益。


我们都知道您主要从事晚期难治性肿瘤的分子分型与精准治疗,在这块领域中,有什么最新的研究和突破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早在2014年,我们团队启动了难治性前列腺癌的伞型试验,提示基于精准检测的临床治疗是一种可行的治疗策略。随着肿瘤治疗策略的快速更新发展,肿瘤患者的生存状况得到不断改善,但临床中仍存在诸多难治性肿瘤患者,比如常规治疗无效的晚期肿瘤、无指南推荐的少见恶性肿瘤以及年老体弱、脑转移或有较严重合并症不适合标准治疗方案的肿瘤患者等。二代基因测序为基础的精准治疗则是针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信号通路激活或基因靶点突变等肿瘤生物学特征,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目前已有的靶向药物靶点,突破难治性肿瘤的治疗瓶颈。国际最大一项二代基因测序为基础的精准治疗是对97例转移性难治性肿瘤患者进行全基因外显子组测序,94%患者通过测序分析获得了有价值的基因信息,发现16个突变是靶向药物治疗靶点。


同时,截止至目前为止,在晚期难治性肿瘤领域,我们已有超过500例的治疗实践基础。这500例数字来之不易,期间,我们也获得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其中就有像领星这样的企业在基因检测上为我们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便利。让我们能够打破传统的“同病同治”的单一固定模式,逐步走向“异病同治”的精准治疗。


您觉得目前精准医疗在临床肿瘤的治疗中还面临着哪些难点和挑战?


虽然精准医疗似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在研究中确实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和阻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肿瘤的异质性和耐药性。肿瘤的异质性又可分为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相同的肿瘤在不同区域产生的基因与表型或许会不同,原发肿瘤与继发肿瘤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性,这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同时,肿瘤的耐药性变化莫测,大多数患者在进行靶向治疗一段时间后都会出现耐药性,制约了药物的疗效。


(2)精准检测的难度。由于样本的质量,肿瘤组织的含量,检测水平的把控,检测的假阳性结果等等,任何一个步骤出现差错都将影响整个检测结果,而结果又决定了后续的治疗和用药。


(3)病因的判断和用药的选择。一般来说,单个肿瘤内可能存在多个突变基因,多个靶点,如何在这些靶点中挑选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针对性的用药。或同时出现多个主要矛盾时,该如何进行治疗,是单一用药还是联合治疗,这一系列都需要我们进行判断。


此外还存在医疗数据的共享及药物的可及性等问题,但我相信在国家的支持下,我国的精准医疗定能迎难而上。


对于您刚才提到的精准医疗能让晚期难治性肿瘤患者“起死回生”,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相关的案例吗?


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两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病患。

第一个案例是位肠癌终末期的患者,当他从消化科转至我所属的肿瘤科时,情况已经非常严重,身体各项机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在肠癌的基础上,还伴有结肠瘘、膀胱瘘甚至出现了肝衰竭、肿瘤转移等情况。患者的ECOG评分仅在3-4分,一般的常规治疗都对其无效。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属仍没有放弃,希望能再尽全力尝试一下。经过基因检测,我们发现他所患的是遗传家系病,其体内遗传了BRCA1的基因突变。在从根源上了解到患者的病因后,我们对他采取了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仅在用药的2天后,患者肝衰竭症状就缓解了,身体各项指针也出现好转。当治疗进行至一个月时,患者体内的肿瘤就缩小了近70%!对于一个常规治疗无效的晚期难治性肿瘤患者来说,精准医疗使他在短期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第二个案例是位肝癌终末期的患者。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肝癌是位居第二的“癌症杀手”,因其极高的死亡率被称为癌中之王。我们也对他采取了基因检测,找到关键靶点后进行了相关药物治疗。仅在两周内,该患者肿瘤就缩小了60%,六周时,肿瘤基本完全消退。精准医疗个体化的治疗让许多终末期的患者都获得了不可思议的疗效。


编者语

在本次采访中,王教授已经对精准医疗以及国内精准医疗的现状做出了深入浅出的分析,王教授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知识体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相信还有许多像王教授这样的同僚在为精准医疗这座大厦添砖加瓦。我们期待着在不远的将来王教授及其同仁的研究可以达到新的高度,重新谱写终末期肿瘤患者的生命篇章!


王海涛教授


王海涛,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肿瘤科主任、放疗科主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副会长,天津市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天津分会肿瘤学会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泌尿肿瘤及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及围术期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肿瘤的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及精准治疗的基础应用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国际上第一项前列腺癌精准治疗伞形临床试验(NCT02208583)。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JCO》、《Scientific Reports》等SCI杂志收录20余篇,其中发表在《JCO》的文章被F1000作为“新发现”进行推荐。主译专著2部、参编专著5部。凭借自己在科研及临床方面的能力,荣获“天津医科大学SCI先进个人奖”及“中国医师协会2016推动中国前行的力量十大医学新锐奖”。担任《中华肿瘤防治杂志》、《临床与病理杂志》青年编委, 《Oncotarget》、《Cancer Biology & Therapy》、《Tumor Biology》、《中国肿瘤临床》等国内外多种杂志的审稿专家。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