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为什么国内“DC-CIK”治疗这么火?

首页 » 产业 » 行业 2016-05-04 微博康大夫微V聊 赞(12)
分享: 
导读
近日,“魏则西百度推广事件”燃爆了微博圈,“DC-CIK”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么“火”?

  近日,“魏则西百度推广事件”燃爆了整个微博圈,网友对于百度推广行为和部分医院乱象的愤恨再次升级,提醒有关部门确需采取整肃措施,以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对于中国医疗广告的泛滥,特别是某度的助纣为虐,恨之入骨。在这个事件中,有一项技术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那就是DC-CIK治疗。在此,暂且撇下情绪不谈,以一名曾有10余年免疫学基础研究粗浅经历的临床医生的体验,讲一讲“DC-CIK”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种治疗在国内这么火?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概念。这里用于治疗的所谓DC是指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CIK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的基本原理是这样的:通俗的讲,肿瘤患者体内存在所谓“正”、“邪”之争,“邪”即肿瘤本身,“正”即抗肿瘤免疫。肿瘤之所以会发生并进展,是因为“正不胜邪”,也就是抗肿瘤免疫反应太弱而不足以控制肿瘤。DC-CIK技术就是把机体免疫细胞分离到体外,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免疫细胞数量呈指数级扩增,然后回输体内,以达到强化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目的。

  那么,DC-CIK是不是骗人的呢?国外有没有医院开展这项技术?当然,我没有调查过这项技术在国外开展的情况,无法给出直接数据,但有两点可以肯定:1.以我的免疫学知识来看,DC-CIK技术并非无中生有,它在免疫学理论上是成立的,当然临床是否有效及效果如何还需要临床实验的谨慎评价;2.学术界对于这项技术大多数是呈正面态度的,争论点是在于它在临床上是否有普遍作用及作用的大小(当然这种“粗线条”的免疫治疗不可能作用太大),比如2015年《自然》杂志旗下的 自然综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发表的一篇关于肝细胞癌的较新的免疫治疗综述,也用较大的篇幅详解了DC和CIK治疗,这种文章并不鲜见。如下:

  From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From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那么,DC-CIK治疗是不是疗效很好,很值得推崇呢?当然不是。
  DC-CIK治疗还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早期阶段,这项技术的疗效受很多因素的制约。
  首先是理论上的缺陷
  如上提到所谓“正邪之争”,实际上这场斗争非常复杂,大量的细胞、分子都参与了“战斗”。虽然DC-CIK技术调动了大量的免疫细胞军队,但是肿瘤还有其它的“保护措施”,比如多数实体瘤细胞表达一种叫PD-L1的分子,这种分子就像一层筛网,保护着肿瘤细胞,免疫细胞中一类最为重要的抗肿瘤细胞,T细胞,表面会表达一种叫PD-1的分子,这种分子一旦接触肿瘤细胞就会与PD-L1结合,而PD-L1会传递一种死亡信号给T细胞,T细胞这个战士即告“牺牲”。也就是说,有了军队,并不一定能打赢战争。当然,理论上有军队总比没有强。
  第二,DC-CIK细胞虽然在体外经刺激扩增,但大多数细胞为终末期效应细胞
  事实上以我个人既往研究经历发现,CIK最终扩增细胞主要是NK细胞和NKT细胞,至于主力军T细胞多已死翘翘,而抗原负载的DC是要与T细胞作用才能发挥作用的,所以现在把DC和CIK结合在一起也仅仅是一个嗜头,这就是分别的两个技术,即DC治疗和CIK治疗。
  第三,扩增的细胞和细胞的扩增都缺少特异性
  ,最终产生的细胞有多少能抗肿瘤是一个未知数。
 第四,这项技术要求严格质控
  ,以保证足够细胞数量,但即使如此,依然受制于患者身体状态,分离后细胞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DC-CIK治疗是一种个体化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但总体效果有限,当然不排除一些免疫原性较强的肿瘤对这种治疗有相对较好反应。
  其实,免疫治疗被认为是人类最终彻底攻克肿瘤的希望所在,但目前还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突破很大,CTLA-4、PD-1等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我有相关综述已被专业杂志接受发表)和CAR-T技术在国内外已经炒翻了天。这些技术相较DC-CIK来说,作用点明确,疗效确实,相关药物已在美国上市,但即使如此,也仅仅是“有效”而已,离彻底攻克肿瘤还是遥不可及。可想而知,作为肿瘤患者,能寄DC-CIK技术以多大期望?
  那么,为什么国内DC-CIK治疗如此“风靡”呢?
  首先,第一点是DC-CIK技术入门的门槛太低。这项技术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即使不和莆田系合作,一个普通二甲医院也可完全负担的起。技术门槛更低,一个普通的细胞生物学或免疫学技术员完全可以承担这项技术,更何况现在还有组合型细胞因子(cocktail)可以买到,懂细胞分离、培养,简单培训即可开展工作。事实上,不仅莆田系,国内大多数肿瘤医院和相当比例的综合医院,都开展有生物治疗科或类似科室,DC-CIK几乎是所有这些科室的看家本领。
  其次,国内有大量的需求。庞大的人口基数使我们有大量的肿瘤患者。事实上,我们对于相当部分恶性肿瘤,特别是晚期肿瘤仍然办法有限,甚至某些治疗未必能延长生存时间但仍会有大量患者抱着一线希望愿意一试。国人能坦然接受临终关怀治疗的家庭很少,我在出诊时曾多次在劝说晚期肝癌患者保守治疗而遭遇“白眼”。
  第三,医疗体制的缺陷。公立医院没有能体现“公立”的性质,国家默认医院要“挣钱养家”,为寻租提供了空间。部分医院在利益的诱导下,丧失了道德水准,对某些医疗技术过分夸大、甚至弄虚作假,以达到更大的利益。
  由于DC-CIK治疗细胞来源于患者本身,体外扩增并洗涤后回输体内,所以在质控严格的前提下,副作用很小。所以,DC-CIK并非不能用,但决不能过分夸大它的效果。对于有足够经济承受能力的患者,用以配合手术和放化疗等基础治疗,或者对于丧失手术机会,无法耐受放化疗而治疗意愿强烈的晚期恶性肿瘤,采用DC-CIK治疗有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肿瘤免疫原性较强的患者(当然可遇不可求)。但是,对于有手术机会的患者诱导其放弃手术采用DC-CIK治疗,或者对于经济拮据的晚期肿瘤患者夸大疗效诱导患者治疗,则是丧失了医德,黑了心。(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