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3D打印:改变医学历史 人工关节用电邮传送

首页 » 1970-01-01 转化医学网 赞(2)
分享: 
导读
3D打印技术的特质,使得它除了在航天航空领域有着独到的优势,在医学应用方面同样前景广阔。3D打印适合个性化的、小批量的产品加工制造,特别适合医学不规则的、个性化的、定制化的应用。 一次制造250个牙冠 杨永强教授和他所在的华南理工大学,对3D打印技术在医学应用方面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比如牙科的牙冠固定桥、个性化舌侧托槽、膝关节的...




3D打印技术的特质,使得它除了在航天航空领域有着独到的优势,在医学应用方面同样前景广阔。3D打印适合个性化的、小批量的产品加工制造,特别适合医学不规则的、个性化的、定制化的应用。

一次制造250个牙冠

杨永强教授和他所在的华南理工大学,对3D打印技术在医学应用方面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比如牙科的牙冠固定桥、个性化舌侧托槽、膝关节的假体、外科手术导板以及植入体等方面都所有涉及。

杨永强说,目前非常普遍的烤瓷牙就可以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人们在做假牙时,通常的做法就是把坏的牙齿用冠套包起来,但是金属包上不好看,所以很多人选择烤瓷牙,烤瓷牙的里面是一个金属的牙冠,外面涂上一层很薄的瓷,瓷的颜色和牙齿的颜色是一致的,“金属牙冠是由很多材料组成,比如牙科金、钛合金、钴铬合金等。”

杨永强讲述了大概的过程:首先是牙科医生用金刚石车针把患者的牙磨削,把牙冠套的空间留出来,然后通过硅橡胶取出牙模,再翻成一个石膏模,将石膏模拿到加工厂,加工厂再将石膏模通过3D扫描,把牙冠套设计出来,之后用3D打印的方式打出金属冠来,再上瓷,烤瓷,最后装在病人牙齿上。

他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将病人的石膏模进行三维扫描,“这是一个反求的过程”,并用软件设计牙冠套,再用金属3D打印机打印出来。杨永强介绍道,德国的设备一次能直接制作200-250个牙冠,他们研发的设备能做100多个,价格也是德国设备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舌侧托槽从外面看不出

除了牙冠固定桥,还有更深入的应用:个性化舌侧托槽。杨永强说,很多十几岁的小孩,牙齿长得不整齐,然后就去医院做矫治,一般采用的是唇侧标准矫治器,这种矫治最大的弊端就是张嘴都是一口钢牙,成年人更不愿意做。

而个性化舌侧托槽,则是按照牙齿的内侧面去设计托槽,每个人的每一颗牙齿的内侧面都是不同的,因此要取每个人每颗牙齿的内侧面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来设计托槽,“这个绝对是个性化的。”如果用标准的托槽,又大又不好看,个性化舌侧托槽做出来并装到患者牙齿上之后,从外面完全看不出来。

杨永强介绍了大概的制作过程,先用CT扫描,获得牙齿的外形结构参数,采用反求工程的方法建立牙齿的CAD模型并存储于计算机中,“这是数字化牙模,不是真正的石膏模”。在计算机里,把牙齿进行移动、扭转、拔牙的调整,使得牙齿在计算机里排列整齐,计算机就能记录下来移了多少位,转了多少角度,再经过多项工序,设计出适合牙齿的托槽,和牙齿非常贴合。“这个托槽是非常个性化的,不同人的牙齿,最终设计出的托槽会不一样”,然后再将这个托槽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经过一些打磨,可以做得非常光滑,还可以根据一些客户的需求镀金。”

他说,广州瑞通生物目前已经开始采用这种舌侧矫治器,并拿到了注册许可证,“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隐形矫治的方式,其最核心的技术就是3D打印技术。”   

更换假体不用进口

目前,对于老年人骨质增生导致膝关节弯曲困难,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换一个假体--人工关节,“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手术”,但是存在一个问题,标准假体都是进口的,这些进口的假体是根据欧美人的骨骼特点设计的,而中国人和外国人骨骼特征是不一样,因此标准的假体对中国人来说要么大,要么小,不能完全吻合。因此,不仅需要制作适合中国人的标准化假体,还要制作适合每个人的个体化假体。“根据每一个人的骨骼特点设计完全符合你的假体,这也是发展趋势。”

制作过程离不开3D技术,先用CT扫描,再用CAD重建骨骼数据,重建后在计算机里“切”骨头,“切”完后,覆盖一个个体化的假体,“假体完全符合这个人的骨骼特征”,设计出来之后,还可以通过email,上传到3D打印设备打印出来。“目前,这项技术的前期工作已经开展。”   

人体骨骼也能打印

杨永强指出,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最早的应用,就是外科手术的导航,它属于一种间接利用,通过CT扫描,把人体的骨骼、硬组织在计算机里重现,建立CAD模型后,通过3D打印出来。打印出来的都是树脂的、高分子材料,虽然不能直接用,但可以作为医生制定手术方案的手术导航的模板。直观来讲,医生是看不到人体骨骼结构的,3D扫描并打印出来后,可以拿在手上,并且做成1:1的模板,就可以制定手术方案。“这得一个比较成熟的应用。”

他介绍道,他们正在研究的打印手术导板技术,与外科手术导航有较大的区别,手术导板就是制作手术的器械模板,“怎么去下刀,怎么去切骨头,它都是有固定的模板,这些器械是一种小批量的生产,做模具都不是很容易。”

他讲述了应用手术导航模板成功完成股骨置换手术例子。一位股骨肿瘤患者,需要切掉原来的股骨,换一个生物骨上去。他们在通过CT扫描,取得骨骼数据后,在骨头上面设计一个做手术的导板,这些导板上设计了许多密密麻麻的孔,而且角度也是非常独特。以前他们做过塑料的模板,但塑料的不好消毒,也很软,这次他们就换成不锈钢的模板,硬度高。用这些导板做手术时,生物骨上的孔只有用导板才能打得了。后来患者通过x光发现,手术比较成功。

他们目前做了二十余种外科手术导板,杨永强认为,“在外科里面,用3D技术打印手术导板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技术,而且成本相对于手术来讲,不是很高。”

另外他们在多孔骨和植入体方面也做过一些尝试,比如模仿髋关节打印一些“金属骨头”,力度和骨骼很接近,广州有家医院还用3D打印技术打印牙科种植体,“3D打印技术在牙科的应用,不是与想象的还差很远,而是已经在很多方面使用了。”

打印器官有伦理的考虑

提到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很多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会不会打印出器官来?杨永强说,从技术来讲是可以实现的,要想打印器官,首先用生物实验的方法,把细胞一个一个分离出来,然后又用打印机的喷头,把细胞一个一个打出来。细胞分离已经有这样的技术了,也有人开发出设备,可以将细胞打出各种形状。“从理论上讲,打印器官是可行的,但是离应用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他认为还有几个方面需要解决,首先细胞打印出来,首要要保证它是活的,因为细胞要在特定的环境里才能存活。再者,打印器官出来,要保证它有功能,比如打印一个肝脏,不是说拿细胞打出肝脏的形状出来就具有肝脏的功能。“这不是3D打印本身的问题,还牵涉到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另外,还有一个伦理问题,克隆人的细胞和打印细胞,是一个很接近的问题,克隆遇到了一些伦理的问题,打印胞也会面对伦理问题。“这也需要社会去解决。”

杨永强说,相对于其他技术,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国外差距不算大,国际上和国内都是近几年才开始。而这项技术发展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则是医疗许可和认证,因为毕竟有很多材料是要进入人体,需要对材料进行认证。“不过,医学将是3D打印技术最适合的领域,它的应用将会非常广泛。”



来源:北京晚报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