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上海新政促家庭医生全面落地

首页 » 1970-01-01 转化医学网 赞(2)
分享: 
导读
       2013年起,上海市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度,到2020年之前,上海要基本建立起目标明确、内容清晰、服务规范、政策配套的家庭医生制度,基本实现每个家庭与一名家庭医生签约的目标。        3月27日,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最...

       2013年起,上海市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度,到2020年之前,上海要基本建立起目标明确、内容清晰、服务规范、政策配套的家庭医生制度,基本实现每个家庭与一名家庭医生签约的目标。

       3月27日,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最近制订的《关于本市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上海希望借助支付方式改革、双向转诊的畅通等举措,推动家庭医生制度的全面落地。

       家庭医生目前难当“守门人”

       根据2011年7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从2011年4月起,上海市在长宁、闵行等10个区率先启动了家庭医生制度试点,共有1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覆盖2277名家庭医生,签约374万居民。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家庭医生制度”,其特点包括建立与居民签约机制、实行首诊制度、卫生服务经费按照人头预付等。

      一旦这些特点得以实现,家庭医生就会在维护居民健康、有序利用医疗资源与控制医疗费用方面均发挥“守门人”作用。

      根据2011年的统计,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急诊均次费用相当于二三级医疗机构的40%,如果居民能够更多利用社区卫生家庭医生服务,尤其是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初步诊疗,一定程度上将减轻医疗费用的支出。同时,上海市卫生局也曾表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通过支付方式规范供方的医疗行为,提高其控费的积极性,鼓励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药物提供适宜服务,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将进一步实现医疗费用的有效控制。

      但是,目前的家庭医生制度存在着一个普遍困局:对医生来讲,做家庭医生没有吸引力;对病人来说,找家庭医生就诊也缺乏吸引力。因此,“守门人”的作用无从实现。

      由于家庭医生的学历教育、临床经验,与三级医院的医生相比都有差距,导致医疗重心难以下移。而上海自2001年放开定点医疗,手持医保卡的病人可以自由就诊,也使得首诊在社区更加困难。

       徐建光坦陈,有序转诊是国际通行规则,但是上一次医疗改革在这方面稍稍带来一些困惑,最终的结果就是造成目前就医非常凌乱。目前三级医疗机构就诊的,75%~80%都是常见病、多发病,这些疾病完全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所以,“这次改革要把过去的不是非常理想的就医模式稍稍改革。”

       多个优惠政策出台

       为了增强家庭医生制度的吸引力,上海力图为其提供优惠政策的倾斜。

      《指导意见》称,2013年起,上海市级医疗机构预约诊疗平台资源要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由家庭医生预约的患者能够享有优先预约、优先就诊的便捷。

       事实上,要真正落实首诊在社区,必须能够实现转诊。但是,由于上海的三级医院往往人满为患,也缺少动力参与转诊。此前就有家庭医生建议,是否可以给社区固定留下一些转诊指标?

       徐建光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解释称,所谓的优先,比如应根据实际情况将不低于10%的专家号源预留给家庭医生。“目前我们正在和申康中心制订具体操作办法。”

       同时,徐建光表示,要求各二三级医疗机构均应设立转诊协调部门,由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与其对接,安排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就近的二三级医疗机构建立相对固定的签约转诊联系,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经由家庭医生转诊的患者提供优先预约、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便利。

      与此同时,为了增加社区的吸引力,上海还计划给予家庭医生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在688种基药目录之外,家庭医生还可以为签约居民提供30个药品的自选空间,而这30个药品基本涵盖了现在社区拿不到,但是在三级医院拿得到的药。同时,在接受家庭医生连续管理的基础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药的签约慢性病患者可一次开具二到四周的药量。

       当然,最关键的,则是解除人们对家庭医生诊疗水平的担忧。

      《指导意见》称,要多种途径充实社区家庭医生队伍,一方面加大对全科医生的招生与培养力度,源源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另一方面,研究鼓励吸引在岗及退休临床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家庭医生的路径和办法,力求“盘活存量”。

       徐建光称,会出台家庭医生队伍建设的倾斜政策,在待遇、晋升、发展等方面要研究制定具体的倾斜政策包。

       支付制度改革

       今年,全国10个城区将率先开展家庭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其中包括上海长宁区。《指导意见》称,长宁区作为全国试点区,由市医保部门率先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此前,上海的新农合已在浦东新区和青浦区开展与家庭医生制度相配套的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家庭医生合理使用医疗费用。比如,浦东主要是按人头预付,青浦则是按照病种付费。

       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黄峰平说,长宁的改革是二者的结合,同时从新农合转到了城保和镇保。其具体做法是根据签约的居民总量,给予一定的医保总额,然后在总额基础上,通过家庭医生来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同时又提高医疗效率。
不过,黄峰平并未说明由此形成的医保费用结余如何处理。

       此前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德余曾介绍,长宁在考虑把家庭医生所服务社区的医保费用节省的部分拿出一些来补贴家庭医生,以吸引更高水平的医生有动力到社区来工作。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