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袁征宇--梦想成为抗菌药界的“扎克伯格”

首页 » 1970-01-01 转化医学网 赞(14)
分享: 
导读
<p align="left">2012年5月,对袁征宇来说,尤为重要。创立的盟科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一个1.1类新药项目MRX-I成功完成了一期临床试验,马上要申报二期临床。该药有望于2015年前后在中、美同时上市。MRX-I因副作用小,在未来有望取代目前市场上热销的新型高端抗生素利奈唑胺(商品名:斯沃,Zyvox)。预期全球市场可达10亿美元。&...
<p align="left">2012年5月,对袁征宇来说,尤为重要。创立的盟科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一个1.1类新药项目MRX-I成功完成了一期临床试验,马上要申报二期临床。该药有望于2015年前后在中、美同时上市。MRX-I因副作用小,在未来有望取代目前市场上热销的新型高端抗生素利奈唑胺(商品名:斯沃,Zyvox)。预期全球市场可达10亿美元。</p>
1995年开始抗生素领域的研发后,17年的漫漫长征路,袁征宇只想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抗菌药物,特别是针对耐药性细菌感染等严重危害人类疾病的药物。

<!--more-->

如果说当年辉瑞19亿美元对他首次创业成立的公司的收购案,使袁征宇成为圈内舆论,以及福布斯的关注焦点,那么现在,袁征宇只想扎根张江,做张江高科技园区中的一名"蚂蚁雄兵"。

<br/><strong>扎根张江,创新气候形成</strong><br/>


袁征宇,盟科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兼总执行官。这名典型的上海人,骨子里却丝毫不保留地透着西方式的诙谐生动。棱角鲜明的袁征宇,穿着普通的T恤,谈起盟科、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气象恢弘,对于自己所做的一次次决策,自信坚定。

1982 年,从复旦大学化学专业毕业的袁征宇来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并取得生物物理化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进入一家制药公司成为了一名生物化学科学家。然而,真正改变了袁征宇人生轨迹的是他两次加入创业型公司的创业经历。

1993 年,袁征宇来到硅谷加入了一家新兴的生物化学公司阿菲玛研究公司(Affymax Research Institution)担任技术经理。两年后,阿菲玛研究公司被葛兰素史克公司收购。

1995 年,在一位副总裁的带领下,袁征宇和其他几位同事共同成立了一家专注于研发治疗耐药菌感染新药的公司(维xx,Vicuron)一做就是10 年。

直到2005 年,辉瑞公司以19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维xx公司,获取该公司开发的两个已成功完成三期临床试验的产品: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阿尼芬净和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药物达巴万辛。作为创始团队之一,19亿美元的收购案使袁征宇成为了关注焦点,为他下一次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外闯荡了那么些年,总归想着是要回来的。"其实从1991 年开始,袁征宇便每年回国考察一次。他发现中国是世界上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年抗生素消费量是美国人的几倍,细菌整体的耐药率大约在45%左右,是世界上的"重灾区"之一。由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人数已占到住院感染患者总人数的30% 以上。"但当时中国创新环境的气候还没形成,至少企业集群效应还没体现,所以总没找到合适时机回来。"

直到2005年袁征宇感觉是回到中国的时候了。"张江企业的研发创新集群效应已经凸显,并涵盖了新药探索、药物筛选、临床研究、药品上市的完整产业链。"张江的特色发展模式使得袁征宇在2007 年与另一名合伙人落地张江,创办盟科。因为他们的辉煌史,刚刚创立就得到了晨兴创投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br/><strong>蚂蚁雄兵,攻克难关</strong><br/>


在张江高科技园区里有一大批企业,这些企业有一个好听而形象的名字:"蚂蚁雄兵"。

袁征宇自认就是这其中一名。因为他们都有着同样的特质:以小博大、以长击短,拥有"北美经验",懂得与资本市场的合作,懂得商业开发路径。

他们最接近市场的研发与商业化模式,拥有核心专利,最适合高端研发和商业化转化的局部环境。他们有着重点创业团队,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经验。他们具备破釜沉舟的勇气,具备反复创业的斗志。

袁征宇的盟科中国张江研发中心就设在蔡伦路720号,面积约1000平方米。目前拥有员工30余人,其中博士9人、硕士10人。公司的核心成员均在美国创新药物开发及管理领域拥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具有成功开发新药的实战经验,熟悉最前沿的抗菌药物研发信息。

从2008年8月他们发现第一个候选药物MRX-I,一种主要用于治疗超级阳性耐药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更安全的恶唑烷酮类口服抗菌药,到2009年12月申报临床,到2011年12月31日一期临床试验最后一位受试者出组,3年的时间里袁征宇和他的团队几乎每天"浸"在实验室。对于MRX-1的研发,袁征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

因为他们要攻克的是世界年销售额超过十三亿美元,也是唯一上市的同类药物利奈唑胺的临床副作用骨髓抑制毒性。

"这绝对是最大的挑战。"袁征宇说,2000 年,利奈唑胺获美国FDA批准上市销售。利奈唑胺对革兰氏阳性菌,特别是耐药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具有良好的药效。上市当年,利奈唑胺就取得了上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而2009 年其全球销售已经达到12 亿美元。尽管售价昂贵(每片470 元人民币),但在中国上市不到3 年,利奈唑胺销售已超过了3 亿元人民币。

但利奈唑胺的主要临床副作用骨髓抑制毒性严重限制了该药的临床使用,比如用药周期小于14 天,且只宜于在医院用药,不能推广至社区等。近10 年来,尽管国际上各大制药公司花了很大努力改进,以期减低该类药物的骨髓抑制毒性,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让袁征宇兴奋地是,他和他的团队竟然攻克了这个难关,从刚刚完成的一期临床数据看,MRX-I攻克了利奈唑胺的骨髓抑制毒性,极大地降低了这一药物的副作用。此外,MRX-I对其他耐药性细菌,如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等引起的感染同样有效。因此,MRX-I相比利奈唑胺具备显着的疗效和安全性双重优势,有望用于更多的适应症治疗。

MRX-I有望取代利奈唑胺,抢占利奈唑胺每年在全球十几亿美元的销售市场。该项目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已获得国内专家的肯定,并先后获得了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上海市科委医药重点科技公关项目"、和上海市2011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支持。

但这名"蚂蚁雄兵"也遇到了自己的难题--人才。"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分别在美国和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袁征宇试图在中国组建全部的团队,但人才的局限仍然是很大的瓶颈。袁征宇坦率地说。"培养中国的制药人才也是我创办盟科的驱动力和最重要的使命之一。"袁征宇说,"经过10年、20年,中国就会有一批真正懂得如何做创新药的企业家,那才是真正宝贵的财富。"

<br/><strong>用产品影响世界</strong><br/>


Facebook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说过,创意不值钱,我们必须把一个想法尽快地变成完美的产品。对此,袁征宇绝对认同。不过他更为认同是扎克伯格的"一台电脑,就可以改变世界"的理念。他的梦想就是用他的产品影响这个世界。

在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中,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不过,在袁征宇看来,中国做原创药要避免进入一个误区:"并非有知识产权的新药就一定是好药,面对国际竞争,创新药应该是创新和疗效的结合。"袁征宇说。

在MRX-1迈出成功第一步的同时,盟科已经确定了第二个候选药物MRX-III。这一候选药物主要用来治疗各种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病原体,其中包括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和利奈唑胺耐药菌等的感染。目前盟科对MRX-III正在进行临床前的研究,期望尽快在中国申报临床实验。

为回报社会,盟科还于2009年成立专门部门,进行抗多重耐药结核药物的研发。针对最新靶点,利用新颖的"一药多靶"作用方式,已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利润低,药物公司对开发此类药物几乎无投资。

袁征宇说,目前我国的结核病患者有500万左右,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是国家急需攻克的重大疾病之一。当前结核病防治主要存在两个难题,一是缺乏快速治愈的药物,二是耐药结核菌株的比例增高,因此,研究开发快速治疗耐药性结核药势在必行。"在我们的努力下,目前已经争取到了跨国药物公司辉瑞对我们项目前期开发的一定支持。"为继续推进该项目,如何解决继续研发的巨额资金将是袁征宇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对于MRX-1的未来,袁征宇希望本土产业化,能够与张江的医药企业合作,共同加快MRX-1的生产和销售。

袁征宇离他的梦想,成为抗菌药界的"扎克伯格"还有多远?

来源:药谷通讯
评论:
评 论
共有 1 条评论
  • 游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