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主席

  • 王向东教授 中山医院临床研究院执行院长
    报告主题:临床生物信息学在生物标记物的研发
    王向东,医学博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山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临床生物信息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临床生物信息学中心主任,上海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兼职教授。曾担任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分子生物科学教授、瑞典隆德大学临床生物信息学的教授。

演讲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 张勘处长 上海市卫计委科教处
    报告主题:创新与转化 整合与协同——临床分子诊断治疗的实践与探索
    上海市卫计委科教处处长、交通大学社区卫生管理研究所副理事长、交通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顾问、复旦大学公卫学院卫管与社会医学硕导、第二军医大学卫勤系兼职教授、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市健康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上海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分会副主委、中国工程院上海院士咨询学术中心副主任、卫生部技术应用管理专家委员会常委、上海继续教育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兼医学分会主委、上海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科研管理学杂志》副总编辑、上海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 何元順教授 台北醫學大學 醫學院 醫學科學研究所 特聘教授 兼所長
    报告主题:Histamine N-methyl-transferase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marker for the Her2+ breast cancer patients.
    台北醫學大學 醫科院 醫技學系 特聘教授(2014/8- )
    台北醫學大學 醫科院 醫技學系 教授兼系主任 (2001/11-2005/8)
    台北醫學大學 醫科院 生物醫學技術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2001/11-2005/8)
    台大醫學院生化所 博士 (1990/07 至 1994/05)
  • 王建华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PI 特聘教授
    报告主题:抑癌基因HIC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及机制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及跟踪计划,上海市卫生局优秀学科带头人。1994年毕业于安徽省蚌埠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1997年和2002年分别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微生物专业硕士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03年在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USA)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1月回国,任实验室PI,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Cancer Research,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Journal of Path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 课题组获得10多项国家和上海市科研项目资助。
  • 于文强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报告主题:肿瘤特征性DNA甲基化检测及在液体活检中的应用
    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复旦生物医学研究院PI、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特聘研究员、国家 “973”计划“染色质解码的基础及医学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Nature Genetics,JAMA等杂志。
  • 宋元林教授 中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
    报告主题:微生物分子诊断用于呼吸道疾病诊断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副主任、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呼吸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呼吸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亚太呼吸病学会感染学组组长、Respirology副主编(IF3.49)、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副主编(IF2.06)
  • 张亮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转化医学中心
    报告主题:基于核酸水平的分子诊断工具在临床的应用
    张亮,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物理专业生物芯片技术博士毕业。从1999年起一直从事生物芯片技术和其他高通量技术在生物医学医用方面的研究,参与过国内多家三甲医院的临床医学课题研究,积累了大量先进生物技术和临床问题结合研究的经验。2007年度以“系统化生物芯片及相关仪器设备的研制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3-2010年任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奥生物公司芯片技术总监。2010年6月-2013年12月开始在博尔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任科学总监,2013年12月-迄今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组建转化医学中心,主要致力于生物芯片技术、第二代测序技术在优生优育和肿瘤领域的应用推广。经历了从高通量技术筛选生物标记物,过渡到性价比高的技术方法把分子标记物进行产业化的多个核酸诊断项目,擅长荧光定量PCR技术、低密度固相生物芯片技术、液相生物芯片技术、传统Sanger测序毛细管技术、第二代测序技术的临床应用。在多年和临床医院的科研技术服务和产业化转化的过程中,进行了包括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液相芯片技术等多个分子项目的应用转化工作,年销售额已突破千万元。
  • 于晓波教授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
    报告主题:蛋白芯片与精准医学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蛋白质组学新技术研究室负责人。主持参与国家精准医学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Kleberg基金会项目十余项。在蛋白质组和转化医学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Nature Protocols、ACS Nano、Nucleic Acid Res、Theranostics、Diabetes、Clin Chem、MBio、Mol Cell Proteomics、Anal Chem、J Proteome Res和Proteomics等,被Nature Methods、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和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等期刊共引用1000余次,H-index指数16。专利4项。在国际(2012、2017)、美国(2013,2015)和中国(2016)蛋白质组学大会做口头报告。荣获北京市生物医药专业高端领军人才研究员(2017)、北京市“海聚工程”高层次人才和特聘专家(2016)、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5年杰出服务奖(2010-2015)、德国洪堡奖学金(2008-2009)、国际(2009,2012)和美国(2014)蛋白质组学大会青年科学家奖等。担任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院特聘教授、国际SCI期刊SOJ Biochemistry编委会委员、Microarrays杂志“Protein Microarrays”专刊特邀编委和北京市基因测序与功能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
  • 张宏冰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
    报告主题:基因检测与靶向治疗
    张宏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医学院博士, 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讲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 杰出教授、生理学博士生导师,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北京协和医院兼职教授,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研究细胞信号传导的调节,寻找致病基因,探讨疾病的发生机制、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为促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转化、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 朱志图教授 锦州人民医院
    报告主题:基于临床大数据的肿瘤精准医学研究
    朱志图,男,1971年生,临床肿瘤学博士,锦州医科大学肿瘤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肿瘤学术带头人。2011年、2014年评为锦州医科大学青年拔尖人才,现任锦州医科大学肿瘤中心副主任,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兼任世界华人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专委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专业委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委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辽宁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委、辽宁省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辽宁省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委会副主委。
    长期从事消化系统肿瘤细胞凋亡及免疫机制作用研究,在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淋巴瘤以及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的化疗和生物靶向治疗及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中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专业领域为消化道肿瘤的个体化诊疗。
    近年来发表肿瘤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 SCI收录30余篇,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参与省级以上科研立项8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二等奖各1项,其中主持省级以上科研立项4项。
  • 邢金良教授 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报告主题:线粒体基因组突变的精准检测及应用
    第四军医大学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2005-2008)及托马斯杰弗逊大学(2013-2014)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肿瘤线粒体生物学及肿瘤标志物相关研究。以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各类课题20余项。总计发表SCI文章105篇,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57篇(23篇IF>5),论文被Nature Reviews、Cancer Cell、Nature Medicine等引用775次。授权和申报国内及国际发明专利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青年科技奖等国家及省部级奖励7项。兼任中国抗癌协会理事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廖新化教授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
    报告主题:顺反异构酶Pin1作为恶性皮肤癌治疗靶点的研究
    廖新化,男,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基于肿瘤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的转化医学研究。2005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2005-2013年曾先后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贝勒医学院从事生物医学研究。拥有干细胞再生医学、肿瘤学、小分子大规模筛选与药物开发等多学科背景,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15篇专业论文,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目前主要工作是综合利用分子、细胞、小鼠模型、临床样本等不同水平的技术手段和资源,研究关键调控基因在肿瘤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中的功能,评估和开发相关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利用大规模数据的分析结果积极开发面向精准医疗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 文铁桥 博士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报告主题:DCF1与神经系统疾病
    文铁桥,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于复旦大学、美国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完成博士后研究。现任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是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成员、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生命系统建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是国际学术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编委、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编委。 主要从事分子神经生物学研究。研究发现通过基因调控干扰线粒体稳态,造成线粒体结构病变,引起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改变,导致凋亡执行程序的发生,为脑胶质瘤发生机制提出了新见解,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研究了Dcf1对大脑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大脑发育与学习、情绪社交等行为的影响。发现Dcf1的缺失导致了树突棘的结构异常,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的频率显著降低,LTP降低,小鼠学习记忆、社交行为障碍。分子机制上,发现Dcf1通过募集Lcn2以及控制PSD95-NMDAR系统来调控突触功能。 承担国家级项目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计划以及上海市重点基础研究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创新项目等多项研究。在影响因子大于5的SCI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学术成就的代表作有发表于PNAS、Neuron、Biomaterials、Mol.Neurobiol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论文;获授权专利8项。获王宽诚育才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多项奖励。
  • 肖俊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心脏再生与衰老实验室负责人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报告主题:心力衰竭的非编码RNA新靶点
    肖俊杰,男,1983年生,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心脏再生与衰老实验室负责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以通讯和第一作者在Nat Commun、Cell Metab、Circulation、Annu Rev Genomics Hum Genet等杂志发表SCI论文50篇。担任BMC Med、J Cardiovasc Transl Res、Cell Transplant和J Thorac Dis杂志编委,是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中国分会青年委员、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衰老与抗衰老科学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重点项目1项,获得2016年度上海人才发展资金资助,是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心力衰竭的综合干预和风险预警策略。
  • 陆建平 硕士学历 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 国家二级健康管理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执行主任、特需国际医疗部执行主任,民建上海市委医卫专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健康体检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学会远程医学与云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张江专项发展资金专家库专家成员。
    199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疗系专业(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长期从事心胸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三甲医院工作20余年。擅长胸部常见疾病如:肺部疾病、食管喷门肿瘤、纵膈肿瘤、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近年来主要从事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和管理工作,在预防保健、慢病风险评估、干预和疾病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 余逸群 教授 博士
    报告主题:嗅觉干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医学应用探讨
    余逸群教授2012年在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2-201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工作,2016年任职于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余逸群教授长期从事嗅觉神经生物学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嗅觉干细胞的分化调控,气味受体反应特性与机械敏感性研究及嗅球神经元功能性研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和青年项目,主持上海市教委东方学者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发表于JACS,PNAS,J Neurosci等顶级学术期刊。余逸群教授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2014年获得美国化学感官协会青年科学家奖,2016年获聘上海市特聘教授东方学者,2017年获中华医学会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担任Neuropeptide等14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特邀审稿人,并任American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and Stem Cell杂志编委。
  • 朱柳村 博士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
    报告主题:用计算机方法预测神经胶质瘤相关基因
    朱柳村,1983年7月生,博士,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学研究,包括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行肿瘤相关基因的预测、针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并寻找疾病相关的诊断和预后标记物、应用测序和群体遗传学方法研究生物进化规律等。
    1.2008/09-2009/09,Purdue University,农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导师:Jianxin Ma
    2.2005/09-2010/06,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导师:田大成
    3.2001/09-2005/06,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学士
    4.2010/07至今,上海大学,讲师
  • 朱小立 教授 博士 上海大学分子识别与生物传感研究中心副主任 生命科学学院专业主任 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
    报告主题:基于纳米生物传感技术的标志物分析
    朱小立教授,2008年获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担任上海大学分子识别与生物传感研究中心副主任、生命科学学院专业主任、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等职务,并担任Curr. Res. Nanotechnol.副主编,Int. J. Nanotechnol. Nanomed. Res.编委等学术兼职,曾获上海市晨光学者、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荣誉奖项,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目前主要从事纳米生物传感、疾病标志物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在发展新型纳米生物传感策略、核酸等温扩增信号放大策略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为癌症、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分子诊断提供了若干新技术和新方法。在Theranostics、Analytical Chemistry等期刊已发表70余篇科研论文,总影响因子310,他引1000余次。
  • 王红霞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肿瘤中心副主任,肿瘤科主任
    报告主题:Liquid Biopsy: The Gunsight and Radar of Precision Medicine
    上海交大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 肿瘤科主任
    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 常委兼副秘书长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肿瘤诊疗及区域产学研联盟 副理事长
    中国研究型医师协会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医促会乳腺病分会 、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 委员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肿瘤免疫治疗委员会 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分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多学科临床研究协作组 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Experiment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临床肿瘤学》 编委 Cytotherapy,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 毛红菊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
    报告主题:基于纳米生物传感器及微流控芯片的液体活检技术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纳米生物传感器及生物芯片技术用于重大疾病检测方面的研究。中科院获博士学位。曾在英国皇家学会资助下于英国利兹大学作访问研究员。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Oncotarget、Scientific Reports等多个国际期刊的特约审稿人。受邀国内外会议报告20余次。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科院重大创新、上海市生物医药重点、纳米专项等多项项目。负责研发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诊断试剂盒获得国家新药证书。近年来在本领域国际主流期刊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文章100余篇,申请及授权专利30余项,参编专著和教材5部。
  • 吕斌 温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报告主题:Mitochondrial ATP-Dependent Lon Protease and Cancer
    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4项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其它课题多项; 负责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办学项目和省财政提升地方高校水平专项各1项; 发表包括Molecular Cell, Blood, Nucleic Acids Research, JBC在内的SCI论文50余篇,中文论文20多篇;参与编写著作3部; 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
  • 钟声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
    报告主题:线乳腺癌复发的液体活检
    钟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工程系教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先锋奖 (NIH Director's Pioneer Award) 获得者。
  • 肖桂山 大连理工大学 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首届委员
    报告主题:胰腺肿瘤精准诊断与个体化用药思考
    肖桂山教授在美国主要从事癌症(胰腺癌)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质组学、医学大数据、生物信息学及药物信息学等方面的研究。曾任国际多个大型组学与临床应用研究机构的成员,包括担任由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癌症研究所(NIH/NCI)癌症早期诊断研究信息网络(EDRN)资深研究员及癌症早期精准诊断生物标记物研发中心负责人、斯坦福、哈佛、康奈尔、加州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戴维斯等机构联盟组织的大型国际合作研究计划MPCCSC(Metabolomics/Proteomics Consortium of Cancer Stemness and its Chemoresistance)以及全球生物标记物发现与验证联盟中心的项目负责人;默克/默沙东制药公司(Merck)全球个性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团执行委员(Global Personalized diagnosis & Therapy Consortium, GPDTC)、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癌症研究所(NCI)、加州大学洛杉矶、哈佛、梅奥诊所、内布纳斯加爱普列癌症中心共同成立的BCR(Breast Cancer Registry)联盟的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美国Clinical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 Standards (CGMBLS)的Genomics标准起草委员会委员、美国临床遗传与分子生物学(CGMB)科学家临床资质。
  • 冷启彬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所 研究员
    报告主题: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规律与癌症诊断及新型免疫治疗
    冷启彬,男,1970年7月生,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导师、免疫调节组课题组长。199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获博士学位,2003年1-7月在以色列魏兹曼科学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2007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底受聘回国,任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组长。2008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并于2009年获得择优资助。2010年,获赛诺菲安万特-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青年人才奖资助。2015年,获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2012至今分别担任《Frontiers in Immunology》和《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杂志审稿编委(review editor)。从2005年至今分别担任过,《Cell Research》、《Antiviral Research》、《Virulence》、《J Immunol》、和《Vaccine》等20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
  • 张文宏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与肝病中心主任
    报告主题:疑难重症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新技术应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与肝病中心主任
    上海市肝病研究所 副所长 上海市抗生素研究所副所长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细菌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上海感染病学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感染病医师协会会长
    《中华传染病杂志》副主编
    Emerging Microbes and Infections 副主编
  • 应颂敏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
    报告主题:哮喘亚型的生物学标记物与靶向治疗研究
    应颂敏, 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助理(挂职)。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专家生物医药小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7年07月获得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博士,回国前于英国牛津大学进行博士后工作。2013年5月回国就职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工作。主要从事慢性气道炎症和呼吸系统肿瘤中基因组稳定性的分子调控机制和靶向治疗的研究,注重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逐渐在这些领域形成了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系统性研究体系。
  • 黄金艳 国家转化医学中心副研究员
    报告主题:白血病的精准医疗;生物信息学
    黄金艳主要从事白血病的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工作, 2009年-2011年,于法国巴黎国家测序中心和人类多态性研究中心从事数据分析研究工作。2011年-2014年,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12月11日,被国家留学基金委法中应用科学基金会授予吉尔卡恩科学奖。2015年入选上海高校青年东方学者岗位和浦江人才支持。2016年,获上海市科委双百人才计划支持。
  • 席建忠教授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主题:功能组学技术研发及个体化治疗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6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2000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系获得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硕士,2004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加入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材料学会(Material Research Society)和国际生物物理学会(Biophysics Society) 会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芯片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测量分会委员等职务。
    席建忠教授在化学、生物、微电子加工等多个领域,有良好的海内外教育与工作经历,是前沿交叉研究领域难得的领军人才。主持或承担过国家级课题15项。主要从事功能组学技术的研发,在新药靶点、活性分子筛选、药效评估动物模型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在 Nature, 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Cell Bi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 PNAS, Angew. Chem. Int. Ed., 等专业杂志,发表 5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申报6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2项授权。在成果应用转化方面,取得良好的进展,已经为赛诺菲、雅诗兰黛等国际知名企业和清华、北大、中科院、医院等上百家科研单位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 茅矛博士 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官
    报告主题:肿瘤免疫治疗Biomarker的临床和研究进展
    茅矛博士现任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官(CSO), 负责研发和肿瘤业务。目前也是亚洲几所大学的兼职教授。曾担任药明康德(WuXi AppTec)转化科学和诊断部高级副总裁,致力于体外诊断试剂盒的研究开发和临床检测。曾在亚洲癌症研究组织(ACRG)担任总裁职务,该组织是由礼来、默克和辉瑞三大制药巨头合作建立的非盈利行研究机构。作为辉瑞最资深级的科学家之一,他在肿瘤学研究部负责生物标记物和分子诊断方面的工作,领导实验室遵循GCLP标准开展临床检测和诊断研究,从而支持辉瑞的肿瘤学临床试验以及伴随诊断,并在与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协作下生成了大规模的癌症基因组数据。他曾在默克公司的分子分析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实验室任主任一职,主要从事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寻求与亚太地区的研究所和企业等合作伙伴在推动个体化癌症治疗领域的广泛合作。早年在Rosetta和默克工作期间,他对于Ink-Jet DNA微阵列技术的发展和后续的应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发明人之一,他与Rosetta和荷兰国立癌症研究所同事的合作开发了MammaPrint,通过检测70个基因对乳腺癌预后进行预测,该产品成为世界上首个体外诊断多元指数测试(IVDMIA),并于2007年通过美国FDA认证。在去Rosetta工作之前,他是当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作为上海国家人类基因组中心的创始成员,他建立了中国首个高通量DNA测序设施,引领中国基因组学的研究。他是第九个五年计划中两个国家863重点项目的主要研究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在上海血液学研究所陈竺院士和王振义院士的指导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分化治疗的机理进行研究,他发现的RIG-E基因,被称为是"中国克隆的第一个人类新基因"。他还做过妇产科医生和遗传咨询顾问。他前后在SCI期刊中发表了90多篇学术论文,包括Nature、Cell、Nature Genetics、Nature Biotechnology、PNAS等期刊,并参与了新版《医学遗传学》专著的编撰。曾获教育部杰出青年教师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银蛇奖、上海市卫生系统百人计划、上海市曙光学者等荣誉和奖项。他是基因和健康数据共享的倡导者。
  • 易涛博士 复旦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报告主题:退行性疾病相关分子的检测和成像
    1987和1990年分别在北京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8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获JSPS(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赴日本京都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后相继在日本东京大学(2001-2002)和九州大学(2002-2003)做博士后研究,2003年受聘为法国科研中心研究员在法国巴黎大学(XI校)从事研究工作,2004年作为人才引进加盟复旦大学。2006年评为博士生导师, 2007年评为教授。2006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2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获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