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5464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令人震撼的癌细胞特写照,发现和分析癌细胞方式将彻底改变

2016-05-12

据每日邮报报道,通用电气公司旗下全球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正在研发一种新技术,可以让研究人员看到癌细胞的惊人细节。这套系统名为MultiOmyx,研究和治疗癌症的专家可用其分析单一组织的数十个蛋白质,从而获得更完整的肿瘤生物信息。这项技术可以让研究人员以更快的速度了解更多癌细胞信息,它将彻底改变研究人员发现和分析癌细胞的方式。 利用通用汽车公司旗下全球研究...

Nature:吃货福音,肥胖可以早知道

2016-05-12

  由肯塔基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揭示出了肥胖形成的一个新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其有可能成为肥胖预防及治疗的一个靶点。   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是主要在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生成的一种肽类,它随脂肪摄取释放出来,促进了肠道中的氨基酸吸收。以往的研究证实,NT还可以刺激各种癌症生长,空腹pro-NT(一种NT前...

PNAS:癌细胞如何逃避免疫系统?

2016-05-12

  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识别并成功对抗癌细胞,从而随着它们的发展消除它们。然而,有时候这个过程会发生故障,从而形成肿瘤,现在,我们知道了其中的原因。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当癌细胞能够阻止一个基因(被称为NLRC5)的功能时,它们就能够逃避免疫系统,并进行增殖,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5月9日的《PNAS》杂志。  &ems...

中国科学家首次证实寨卡病毒感染直接导致小头畸形

2016-05-12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5年中以来,寨卡病毒感染在南美洲暴发并在全球范围内播散蔓延。本月初,根据巴西卫生部的公告,自去年10月份寨卡病毒爆发以来,直到今年4月30日,巴西共确诊1271名婴儿因寨卡病毒而患上小头症,另有57名婴儿因此死亡。我国也已经发现多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人。   今年3月,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明囯莉、...

华西医院原院长石应康自杀辞世

2016-05-12

  知情人士透露,华西医院原院长石应康于昨日下午跳楼身亡;1993年至2013年,石应康曾执掌华西医院长达二十年,医改创新曾是其退休后人生目标。   知情者向财新记者透露,石应康昨日是从20楼跃下身亡。据称,华西医院近期被纪委巡视。   “他身体确实有各种问题,这是实情,最近纪委在查也是事实,但绝没想到会这样。...

和肥胖作斗争 健康的酸奶为什么不健康了?

2016-05-12

  英媒称,要想更好地了解全英国都是怎样应对肥胖难题的,拿酸奶说事儿或许是个不错的话头。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5月10日报道,估计谁也不会意识到,英国人平时买酸奶花的钱比买爱吃的薯片和咸火腿片还多。酸奶当之无愧地是英国人菜篮子里最不可或缺的东西。   报道称,酸奶的一般种类当属全脂酸奶,的确对身体大有裨益:不仅能...

Science:用CRISPR治病尚需时日

2016-05-12

  在利用CRISPR修复病人体内的基因之前,研究人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图片来源:iStock   近日,科学家在美国华盛顿聚集,参加一场专注于基因治疗的年度会议。基因治疗是一个长期处于挣扎中的领域,最近因在小型临床试验中取得的一系列颇有前景的成果而重新赢得尊敬。如今,很多人相信,一种名为CRISPR的强大的新基因编辑技术,将加入到势头越来越猛的基因治疗大军中。   不...

国际“开放科学奖”!6队争夺最终霸主,斩获23万美元

2016-05-12

    近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网站上公布了国际“开放科学奖”进入决赛的6个研究小组的消息,他们分别是OpenAQ、OpenTrialsFDA、Real-Time Evolutionary Tracking for Pathogen Surveillance an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Open Neuroimaging Laborat...

习大大:免疫细胞治疗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了不得!

2016-05-12

习近平主席考察中国科技大学   4月26日上午,习近平来到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观看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集中展示。总书记在考察生物医药展区时,明确表示:免疫细胞治疗能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了不得!   CAR-T,全称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T细胞是免疫系统里最凶猛的“猎人”。它们通过自己的受体来感知表面存...

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LDT)的过去、现在、未来

2016-05-11

  前段时间,医疗圈的同仁们接连受到前所未有政策性的“轰炸”。3月3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官方网站发布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临床检验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为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LDT)开启绿色通道。3月17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在第二十三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生物技术、精准医疗名列其中。   1. 精准医学的实施,发展临床实...

【市场】体外诊断产业高速发展独立实验室市场空间大

2016-05-11

  近日,医学信息网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体外诊断(IVD)市场规模约为363亿元,行业增长率达到30%。行业整体呈现技术创新频繁、品种多样化和质量要求高等特征。体外诊断涉及检验医学的生化诊断和分子诊断等。相比医药行业整体增速步入个位数的发展现状,体外诊断仍享受着20%至30%的高速增长态势,高景气有望延续。   机构认为,分...

CRISPR-Cas9技术关键发明人Emmanuelle Charpentier:CRISPR改变了我的生活

2016-05-11

Emmanuelle Charpentier: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关键发明人   微生物学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之前一直没有固定的实验室,过着艰苦孤寂的科研生活。但她在CRISPR技术方面的工作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   Emmanuelle Charpentier的办公室空荡...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郭军:不能彻底否定免疫疗法

2016-05-11

  免疫治疗是治癌五大手段之一   郭军是著名的黑色素瘤专家。他在攻读博士学位时,曾经师从我国免疫学领军人物曹雪涛院士做了三年的免疫学基础研究。郭军说,实际上免疫治疗是癌症的五大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全球范围内,公认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五大手段。其中,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最近10年的发展,使得晚期肿瘤患者...

分子诊断:投资的下一个风口

2016-05-11

  据美国咨询公司Marketsand Markets预测,全球分子诊断市场的规模有望从2015年的近6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93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9.3%。   面对这块肥肉,资本早已开始涌动。   此前,罗氏制药曾斥资4.5亿美元收购专注于开发即时护理产品的IQuum公司,用于分子诊断市场;基因测...

装修污染:儿童白血病的甲醛疑云

2016-05-11

  “为什么新装修的房子这么毒?”说这话的4岁女童小云(化名)的父母,一个不停地抹泪,一个不停地叹气。   原来,家住南京的小云一家在2016年过年期间,曾住在外地亲戚家新装修的房子里,一住就是10天。由于当地天冷,房子开了地暖。当时他们就觉得“新装修的房子味道挺大”,但也没有在意。没想到,返家不久后小云就发烧不止,经查,小云被确诊罹患...

Immunity:出卖癌细胞的“告密者”

2016-05-11

  关于癌细胞的传统观念是,它们是伪装大师,对于免疫系统是不可见的。然而,偶尔,免疫系统会留意到癌细胞的存在,马上行动起来攻击它。   由新加坡国立大学Yong Loo Lin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助理教授Stephan Gasser带领的一项新研究,确定了一个“告密者”,可向免疫系统“出卖”癌细胞的行踪。这项研究发表在2016年5月...

Science:益生菌无法让人人受益

2016-05-11

  生活在我们肠道中的有益菌群(肠道微生物组)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某些益生菌(将有益菌导入肠道中去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缓解一些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的某些症状。通过研究克罗恩病遗传风险因子与肠道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某些患者中这一疾病新的潜在病因,这一信息或许可促进益生菌疗法和个体化...

健康人补充益生菌其实是无用功?

2016-05-11

  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适量补充益生菌对健康有帮助,益生菌产品因此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然而Genome Medicine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现在还没有充分证据证明益生菌对健康人的肠道菌群有作用。   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七个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了系统性回顾。这些试验招募了19到88岁的健康成年人,让他们在21到42天内通过服...

华人学者Cancer Cell:癌症治疗应男女有别

2016-05-11

  众所周知,男性和女性在癌症易感性、存活率和死亡率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一直以来对于分子水平上发生这种情况的确切原因却知之甚少。   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一项研究通过调查13种癌症类型,在分子水平上认识了性别对不同癌症的影响。该研究揭示出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的两个癌症类型群体,提出“迫切需要”对某些癌症开发出性别特异性的...

第七届中美临床与转化医学国际论坛通知

2016-05-11

  2016年第七届中美临床与转化医学国际论坛   The 7th Sino-American Symposium on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SAS-CTM)   6月24-26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