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改写教科书!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沈祖尧团队发现胃肿瘤发生新机制

首页 » 《转》译 2024-02-17 转化医学网 赞(2)
分享: 
导读
胃癌(GC)患者胃黏膜中富含咽峡炎链球菌(S. anginosus )。

2024年1月30日,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及沈祖尧(Joseph Jao-Yiu SUNG)共同在Cell 发表题为“Streptococcus anginosus promotes gastric inflammation, atrophy, and tumorigenesis in m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咽峡炎链球菌在小鼠胃中定植并诱导急性胃炎。本研究揭示了咽峡炎链球菌是一种通过与胃上皮细胞在TMPC-ANXA2-MAPK轴上的直接相互作用促进胃肿瘤发生的病原体。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4.01.004

研究背景

 01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幽门螺杆菌(h.p ylori)是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已被归类为I型致癌物。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促进胃炎、萎缩和肠上皮化生(IM)。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个体中,只有1% ~ 3%最终发展为胃癌,推测有其他因素的参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存在大量的非幽门螺杆菌菌群存在于胃黏膜中,其失调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然而,与胃癌发生相关的非幽门螺杆菌驱动菌仍未得到探索。

为了探索非幽门螺杆菌的胃微生物群,研究人员对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的胃微生物群进行了表征,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IM到胃癌不同发展阶段的胃微生物组特征的分析,发现5种口腔致病菌在胃癌中富集,包括咽峡炎链球菌(S. anginosus)。咽峡炎链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非孢子形成、无动力的细菌,主要存在于口腔、鼻咽部、胃肠道和阴道,可引起脓肿等侵袭性化脓性感染。咽峡炎链球菌对低pH环境(pH 3 ~ 5)有显著的适应性,这可能有助于其在胃黏膜中存活。然而,咽峡炎链球菌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致病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进展

 02 

咽峡炎链球菌很容易在小鼠胃内定植,并引发急性炎症反应,促炎细胞因子包括Ccl20和Ccl8上调,随后出现严重的持续性胃炎的慢性期。慢性炎症是胃肿瘤发生的环境触发器。一致地是,研究人员发现长期咽峡炎链球菌感染引起渐进性胃病变,包括壁细胞萎缩、黏液化生和异型增生。咽峡炎链球菌诱导的化生转化,经组织学证实,并证实了阿利新蓝阳性细胞和GSII阳性黏液颈细胞的增加,以及胃固有因子(GIF)阳性主细胞的减少。与传统小鼠的研究结果一致,无菌小鼠单次感染咽峡炎链球菌也诱导了黏液化生的发展,这表明咽峡炎链球菌本身,而不是其与胃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足以驱动胃肿瘤发生。除了其内在的致癌作用外,咽峡炎链球菌还可诱导胃黏液化生。在癌前阶段,咽峡炎链球菌感染引起胃pH值升高和胃微生物群的变化,致病性口腔共生菌(普雷沃菌属和聚集杆菌属)的富集和益生菌假长链球菌的耗竭。因此,咽峡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胃部微生物失调可能有助于形成胃内促炎和促肿瘤微环境。将人类胃微生物组粪便移植到无菌小鼠中引发了一系列癌前变化,这证实了研究结果。这些发现强调咽峡炎链球菌是一种非幽门螺杆菌致病菌,可导致胃炎和癌前萎缩-化生-异型增生序列,同时伴随着小鼠胃内胃微生物组的重编程。

为了进一步研究咽峡炎链球菌的促癌潜力,研究人员接下来评估了其对YTN16同种异体移植物和MNU诱导的自发性胃癌发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共同表明,咽峡炎链球菌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和破坏胃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来加速胃肿瘤的发生。


咽峡炎链球菌加速小鼠胃癌的发展

研究结论

 03

综上,在这项研究中,咽峡炎链球菌被鉴定为一种非幽门螺杆菌病原体,在长期感染常规小鼠和无菌小鼠后,可迅速引起急性胃炎,从而导致慢性胃炎、胃粘液化生和发育不良。咽峡炎链球菌加速胃癌的发生。该研究定义了一种非幽门螺杆菌病原体,即直接导致胃肿瘤发生的咽峡炎链球菌。(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参考资料: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4.01.004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参考。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