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Science】中科院最新研究:创建世界首个染色体融合小鼠,开辟哺乳动物染色体编辑新领域

首页 » 《转》译 2022-08-30 转化医学网 赞(2)
分享: 
导读
在生命的长河里,一个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大小或形态组成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且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需要百万年的时间。最新一项研究,研究人员报告了一种新技术,该技术能够实现可编程的染色体融合。这项技术已成功创造出具有遗传变化的小鼠,这些基因变化在实验室中以百万年的进化规模发生。这一结果可能为染色体的重排提供关键信息——有组织的基因包,数量相同,排列、交换或混合性状产生后代——如何影响进化?

8月25日,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研究员李伟与周琪团队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A sustainable mouse karyotype created by programmed chromosome fusion”。该研究在全球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完整染色体的可编程连接,并创建出具有全新核型(染色体组型)的小鼠。

这项工作意味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再次突破,为深入认识哺乳动物染色体大规模重构等结构变异及其对生长发育、繁殖演化乃至物种形成等的分子机制,拓展了“建物致知”的合成生物学研究策略并奠定了相应的技术平台。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m1964

研究进展

众所周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其在细胞中的组成及形态特征被称为核型(染色体组型)。不同的物种具有不同的核型,但是同一物种的核型是高度保守的,以常用的实验动物小鼠为例,自人工繁育至今一百多年来所有的小鼠品系都维持了标准的40条染色体的核型。然而,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浓缩了百万年时间,人为编辑染色体,成功将实验小鼠标准的40条染色体改造为38条

研究人员利用小鼠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和CRISPR基因编辑工具,成功将最长的染色体1号和2号进行正反连接,以及将中等长度的5号和4号染色体进行首尾连接,同时发现染色体连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染色体的断裂和重新连接。

通过染色体重排创造出三种新的融合染色体

结果表明,来自小鼠的两条独立存在的染色体在基因编辑后,可以以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的方式连接为一条染色体。这意味着我国科学家在全球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的完整染色体重排,取得了合成生物学领域新的突破。

研究结果

为了解答特定染色体重排在动物表型层面上的影响,研究人员通过单倍体干细胞注射到卵母细胞的方式,成功得到染色体连接的小鼠。研究发现,不同的染色体连接对小鼠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其中最长的染色体连接(2号和1号染色体连接)使得胚胎发育不能正常进行,胚胎停滞于E12.5之前;1号和2号染色体连接后,1号染色体断裂重新连接17号染色体,产生的小鼠则表现出了生长曲线和行为学的异常;4号和5号染色体连接的小鼠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异常。

连接后的染色体还能够传递到后代小鼠,且进一步交配可以产生纯合小鼠,也就证明了两条染色体的连接不会导致绝对的生殖隔离。但携带连接染色体的小鼠生殖力明显下降,进一步探索发现,连接后的染色体虽然仍然能够与两条分离的同源染色体进行正常联会,但是联会后的同源染色体分离会出现异常。

上述这些研究发现,解析了特定染色体连接会对动物发育、行为和生殖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此外,研究人员还综合分析了染色体空间结构在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和脑内的变化趋势,发现随着分化的进行,染色体的空间结构变化随着分化而减弱。

研究意义

综上所述,该研究首次建立了哺乳动物完整染色体可编程连接的新技术,实现了对于超大规模基因组的编辑,为哺乳动物合成生物学增添了新的研究工具;发现了染色体长度的限制,为哺乳动物合成生物学进行染色体设计合成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在实验室小鼠模型中重构染色体重排事件,帮助理解进化衍生的染色体融合,也证明了染色体重排与生殖隔离的相关性,为进化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染色体精准重排技术为建立染色体重排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染色体重排导致的不孕不育和肿瘤等疾病的发病机制,探索疾病的治疗手段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参考资料: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m1964

https://www.cas.cn/yw/202208/t20220826_4845764.shtml

https://phys.org/news/2022-08-sustainable-chromosome-mice.html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学研究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参考。如需获得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就诊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