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张江人物】披荆斩棘制药路,不忘初心得始终

首页 » 产业 » 人物 2018-09-20 转化医学网 赞(4)
分享: 
导读
刘世高曾任美国UBI副总裁2017生物产业年度人物生物制药行业的一流专家美国普渡大学生物系博士第三批“上海千人计划专家”复宏汉霖联合创始人、CEO“我在这个行业呆了很久了,知道这是很困难的事情,做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要非常长的时间。还是有个信仰在里面,觉得是对社会有帮助的,是公益的事情。”当前中国医药产业的快


全文共计2802

预计阅读用时10分钟

建议收藏文章,闲暇时阅读~


刘 世 高


曾任美国UBI副总裁

2017生物产业年度人物

生物制药行业的一流专家

美国普渡大学生物系博士

第三批“上海千人计划专家”

复宏汉霖联合创始人、CEO


“我在这个行业呆了很久了,知道这是很困难的事情,做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要非常长的时间。还是有个信仰在里面,觉得是对社会有帮助的,是公益的事情。”



当前中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让外企高管加速回流。而另一面,高端人才的回流正助力中国医药的崛起,并促进国内资本对生物医药初创公司的加大投入,蓬勃发展。


越来越多国际制药巨头的中国籍高管开始回国,到初创的中国生物制药公司,或者这些高管干脆辞职建立自己的公司。


然而这样的道路已经不是另辟蹊径,是这十年间,无数人的探索,历经无数磨难,才有了这条路。


刘世高(Scott Liu)便是这条路的开辟者之一,今天就让转折点直聘带大家探寻刘世高的创业历程。


一、求学之路


刘世高的学生时代

从顽皮少年到天才学霸。⬇⬇年少时的刘世高,像许多同龄的孩子一样,十分贪玩,并不喜欢学习。高一的时候,有一次语文考试,刘世高只考了68分。父亲知道了,非常生气,告诉刘世高国文一定要好好念。从那以后,父亲开始陪着刘世高一遍遍的看书,一点点培养着他读书的兴趣。


刘世高的父亲,是台大化工系毕业,从科员到组长、科长、处长,一路升到厂长,最后升到副总、总经理。他经常出国出差到欧洲、美国、日本,他们去考察新的技术,建厂。


“他是一个人才,文笔也好,有化工技术方面的专长,英文也好,虽然没有出国念过书,都是自修,每天晚上念英语900句型,那时候还是磁带,看着书念。”


父亲用自己的行动,为刘世高做着榜样,再加上耐心的督促和引导。短短一年的时间,刘世高的成绩便有了明显的提示,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自那以后,刘世高便开启了学霸历程,一路考进了美国一级国家大学——普渡大学。


在普渡大学的时光里,刘世高平时也没什么地方去,就天天待在实验室里,基本每个晚上都工作到十一二点,一天做两三个实验。


普度的第一年,刘世高就通过了博士资格考。他没有念硕士,念的直攻博士,拿到博士学位还不满29岁。


刘世高在普渡的研究成果也非常好,发表了五六篇论文,都是在很好的期刊,还得过学校的最佳研究成果奖,一年有两个奖。


“毕业的时候教授才对我说,你前一年就可以毕业了,我说怎么不早讲。”


毕业后,刘世高通过老师的推荐信来到了斯坦福,进入了斯坦福一个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实验室。这名院士叫菲尔·汉诺瓦,非常有名,那时候他出了一本书,就是DNA修补这个学科经典的教科书。刘世高在他的实验室里,做了两年的博士论文。


二、回国创业


开启新的人生路

从“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到开始思考为社会做些贡献。⬇⬇⬇

有了丰富求学历程,拥有一份好工作也水到渠成的事。


2006年,44岁的刘世高已站在人生的事业高峰——全球生物制药巨头安进公司质量控制总监。


在这里,刘世高管理着近百人的团队,手上预算近1亿人民币。而公司为了方便他兼顾家庭和工作,耗费几十万美元支持他举家从东岸搬到西岸的加州,足见公司对他的重视与体贴。


刘世高曾用三个词来总结这份工作—— “钱多、事少、离家近”。由于业务熟练、经验丰富,总觉得自己的工作量只能算是“半负荷”。


刘世高从小就是户外爱好者,骑行、垂钓、旅行都是他的爱好。国外山好水好条件好,在工作之余,各种业余爱好也丰富着刘世高的生活。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转折点发生在2007年。这一年,刘世高的父亲患癌症过世了。


作为人生导师和榜样,刘世高从小就受父亲的影响很深,父亲的责任心和道德感一直是他学习的楷模,从小播下的“贡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可谓影响终身。


亲的去世让人到中年的刘世高有了更多、更集中的人生思考:


我那时候常常想,美国像我这样的人才非常多,多一个、少一个Scott Liu可能影响不大。但是回国来的话,如果能够把几个好药做出来,可能这个影响是非常大的。


而且,当时了解到国内这些药的使用率非常低,在美国都用了一二十年的药,在国内因为进口药昂贵,很多病患都用不起。


所以,在那个时点,我觉得无论是从生命意义的角度,还是对社会贡献的角度,这都是一件应该做的事情。


2009年2月,刘世高同另一位创始人姜伟东博士在美国成立了Henlius,当年12月公司与复星医药签约,并与复星医药共同成立了现在的复宏汉霖。


文章较长,稍事休息~~

求职助手,你的求职好帮手!


三、难熬的27个月

创业容易成功难,从来没有一蹴而就

刘世高要回国创业的事,在当时业内人士看来并不是个明智的决定。⬇⬇⬇


2009年金融危机在全世界蔓延,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在这场金融风暴下,中国的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刘世高的离职举动,在外人看来颇难理解。


刘世高并非没有察觉到经济形式的不景气,但在创业这件事上,他没有太多犹豫,“过去中国生物药质量跟国际大药厂相比是有一定差距的,国际药厂垄断市场多年,中国药品没法国际化,这种局面需要被打破。


他发现国外肿瘤治疗的品种在国内仅有30%,而相对于国外患者80%以上的用药率,中国患者在肿瘤方面的用药率不到20%,主要原因在于高昂的药物花费。


找到了问题的起源,刘世高并没有被大环境禁锢住手脚,依然决然的投身到行动之中。


“我辞职后,连续13个月没有任何收入,家用全靠太太一人支撑。”


对于刘世高来说,创业是“背水一战”,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决定创业了就要义无反顾。


正是刘世高个人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他身上那种勇于尝试、勇于担风险的“企业家精神”,感染了一向鼓励“创新”的复星集团,双方在使命愿景和战略规划等方面不谋而合。

成立一年后,复宏汉霖迅速递交了第一个研发产品HLX01(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的临床申请,该药品的原研药美罗华®是全球第一个用于肿瘤治疗的单克隆抗体药物,2017年在全球的销售额达到73.88亿瑞士法郎。


然而,由于申请临床研究排队的产品较多,该申请直到27个月后才得到批复,这是刘世高没想到的。那也是整个公司最难熬的27个月。


一般来说,药物研发需要经过多个流程,从最开始的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申报,到临床I期、II期、III期审核,最后取得批准,申请上市,是一个严谨又漫长的流程。临床申报没有批复意味着该产品后续的工作都无法展开。


在梦想的驱动下,刘世高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不到10年,复宏汉霖已经成为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的一只独角兽,完成了针对16项适应症的11个产品的IND申报。


四、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才能永远年轻

复宏汉霖创立时的初衷,就是为了能让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中国自主研发的好药⬇⬇⬇


复宏汉霖,公司名字中的“汉”字,取自刘世高父亲的名字,以表纪念。同时,“汉”也代表了中国。“霖”字则有天降甘霖、久旱逢甘霖的意思。


“希望复宏汉霖研发的抗肿瘤药物能够为国内一直以来难以负担昂贵肿瘤药物的病患带来福音,就像为久旱的土地带来甘霖一般。”


“专注提供质高价廉的生物药,成为全球最受景仰的创新生物医药公司”始终是复宏汉霖不变的初心和愿景。


“‘最受景仰的公司’指的不仅是技术、质量要与国际接轨,伦理道德也要跟上。不能为了公司暂时的利益而牺牲病人长久利益。”在刘世高看来,这也是对“初心”的坚守。


这份“景仰”背后,并不是销售额达到多少、利润取得多少,而是“希望复宏汉霖成为全球服务病人数量最多的生物制药公司,给更多病患带去福音”。


正是刘世高锲而不舍的精神,心系人民疾苦的情怀,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也渐渐成为复宏汉霖的灵魂。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