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她为何感言医生应该学习心理学?

首页 » 医声医事 2014-12-24 医学论坛网 赞(4)
分享: 
导读
在节目《聚焦医患沟通》中,北京天坛医院乳腺科主任王丕琳由感而发:医生应该学些心理学。王丕琳为何有如此感慨,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在节目《聚焦医患沟通》中,北京天坛医院乳腺科主任王丕琳由感而发:医生应该学些心理学。王丕琳为何有如此感慨,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心理学为医生了解患者打开了一扇窗

在王丕琳看来,心理学为医生了解患者打开了一扇窗。它在每一天的临床实践中,在医生与患者或患者家属沟通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在应用。在2个多小时的采访中,王丕琳列举了大量案例,讲述了她与患者和患者家属沟通中颇耐人寻味的故事。而每一个沟通故事的背后,反映的却是一位“心理学大师”解读患者(家属)心灵密码的过程。

王丕琳主任

众所周知,化疗是癌症最常见治疗手段之一,但不少患者或家属因担心其存在呕吐、掉头发等副作用,对化疗非常抗拒。北京天坛医院乳腺外科病房就曾收治过一位这样的乳腺癌患者。这位患者手术已结束并有明确化疗指征,需接受化疗。但患者丈夫因担心妻子化疗太痛苦硬是不肯在化疗前签字,多名医生与之商谈均无果而终。在此情况下,王丕琳决定亲自出马,找他谈谈。以下是他们的对话内容:

患者丈夫:王主任,有没有更不痛苦的办法?我爱人太痛苦了。

王丕琳:是这样的,首先你爱人是需要化疗的,化疗呢她能活得更好。虽说她是二期乳癌,但她太年轻,还有一些检查指标也不太好,那么按照国际的乳癌治疗指南,化疗对她是大大地获益。指南是什么呢,它是总结了很多人的治疗经验,最后才形成的一个指南,咱要相信科学。

患者丈夫:那么就没有其他(问题),问题是她太痛苦了,不是说化疗也伤身体嘛!

王丕琳:凡事要看主次。(话锋一转)对了,你昨晚看电视了吗?

患者丈夫:没顾得上看。

王丕琳:哦,那我给你讲讲电视剧的情节吧。这个电视剧讲了两个患者的治疗故事,两个患者都是心肌梗塞,一个特别严重,家属特别配合医生的治疗,说‘医生你们放心治吧’。医生告诉他,‘在治疗的过程中,可能随时会死亡,但是不治真的没有希望。’她的女儿哭着答应了,说‘治吧!大夫,我们不怪你们。’使医生很有信心,医生就全力治了,经过了几次心跳停跳和复跳抢救,最后患者活了。

另外一家呢,家属总在一些小节上纠结,还对医生很不信任。一会儿担心老爷爷手疼、脚疼,一会儿又担心是小大夫水平低,要等着大专家来,迟迟不签字。最后呢,大专家还没等着,还没轮着治呢,老爷爷死了。当然了这就是一个故事。

患者丈夫:我懂了。

对这个案例,曾学习过心理学的王丕琳分析道,“他(患者丈夫)其实有一个认识误区,思想纠结在了化疗副反应这些枝节问题上,而忽视了更该考虑的化疗对他爱人生命的保护上。我学过心理学知道他走入了认识误区。他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只是想法有些狭隘,说他‘爱人痛苦’,我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他自己主动地去理解、分析,自我矫正认识误区,意思不言而喻。我并没有像其他医生说‘你该治、化疗的痛苦只是暂时的’类似这样苍白、生硬的话。”

一次偶然的治疗经历让她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

王丕琳办公室书柜

2002年~2004年,王丕琳选择了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就读心理治疗与咨询硕士研究生课程班。而促发她作出这一选择的背后,却是一次“纯属偶然”的治疗经历。

原来王丕琳有一个玩得很熟的病友(王丕琳称她的患者为“病友”),由于担心化疗的副作用对化疗产生了恐惧心理,医护人员再三劝说,她就是不愿意接受化疗。后来,王丕琳与她深入交谈,发现了事情的原委。

根据该患者的陈述,她在护士刚刚挂上药液时就出现了呕吐反应。身为医生,细心的王丕琳听出了其中的蹊跷,药液的副作用不可能在刚输液的瞬间就产生,必须进入体内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为说服这位患者,王丕琳动了一番心思,详请见以下对话:

王丕琳: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这个药多好,副作用最小。你看旁边那个姐姐怎么没反应呢?!人家用的可是最便宜的普通药,而你用的可是进口的第三代产品,毒性可比别人的小很多倍。

患者:就是,我为什么会吐?

王丕琳:就是呀,你为什么会吐呢?!

患者:不打了,反正我不打了!

王丕琳:行啊,不过你要不打的话,这个预后可不好说了。你不是想保乳嘛?你这要不化疗,乳房肯定保不住,你这个瘤子有点大,打了化疗肿瘤缩小了才有可能保。唉,算了,咱化疗那么难受乳房就别考虑保了!

患者:那不行,没有乳房不行的。

王丕琳:那你说怎么办?

患者:那,那好吧,我试一次吧,但愿我能……

为避免患者的自我心理作用影响化疗,王丕琳用自己作担保,请求护士在化疗液输完后再让患者补签字。同时,还向护士打好招呼,输液前告诉她,她会提前到病房陪患者聊天,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在她们聊天时,再“悄悄潜入”病房给患者输液化疗。

第二天,输液时,王主任找了一个面对患者病房入口的地方,与患者拉家常,聊她女儿中考的事。就这样,这位患者的化疗在两个人欢快的聊天中完成了,患者并没有出现呕吐反应,结束后患者疑惑地说,“我为什么没反应啊?”王主任说,“本来嘛,你就可以没反应。”并对她说了很多鼓励的话,还说,“放松心情,以后会更好的。”此后的化疗中该患者果真未出现呕吐。

意识到心理暗示对化疗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后,王丕琳便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希望能够系统地学习心理学,更多地了解患者的心理,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后来,王丕琳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过程中,才得知自己已“无师自通”,应用了心理学中的“心理暗示”和“向下比较”策略。譬如,暗示这位患者治疗效果会很好,她使用的化疗药优于其他患者的化疗药。

“心理学为医生了解患者打开了一扇窗。倘若医生不懂心理学,那么他在与患者沟通时就不一定能明白患者背后想表达的意思、诉求及困惑。学习心理学可以让医生对患者的情况有更好、更全面的认识,无形中降低医疗风险,还增进了医患之间的关系。”王丕琳说。10年来,北京天坛医院乳腺科就一直保持着“零投诉”的良好纪录。

她应用心理学良方为患者提供全程保护

被宣判患有癌症对患者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如何将突如其来的坏消息告知患者,让他们过好心理这一关其中不乏技巧。为此,王丕琳团队想到了“心理脱敏”的良方,通过将坏消息逐日点滴渗透给患者的方式,让患者有一定的心理缓冲,最终回归至正常状态。

“一开始,我们会对患者说,‘咱们长了一个瘤子,这个瘤子可能是一个良性的,也有可能是恶性的,恶性大概现在50%可能,当然还有50%的希望。然后隔天告诉她,可能性大了一点点,60%,后天大概也就70%吧,还有30%可能不是呢……在看似不经意的沟通过程中,透露了很多重要的信息给病友,每天一点点地渗透,这就叫‘心理脱敏’。”王丕琳说。

目前,由王丕琳牵头的研究团队正在进行一项乳腺癌患者的全程心理干预模式研究。所谓全程心理干预即从患者入院开始至诊断、治疗、康复的每一个环节均提供相应的心理保护措施。

乳腺癌与其他疾病相比,有其独特的发病特征。首先,患者绝大多数是女性,女性一般心里更敏感;其次,患病部位是暴露于体表的性器官——乳房,患者小至穿衣、游泳,大至夫妻感情均可能受影响;再次,患者大多处于更年期,易出现生理、心理的问题;最后,乳腺癌患者相较其他癌症患者存活期长,也就意味着她们有更多的机会出现心理问题。

长期背负沉甸甸的心理包袱,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想而知。有研究结果显示,倘若乳腺癌患者能获得良好的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医护人员的支持,同时自身觉悟高,则其生存期长。

2006年,王丕琳在北京天坛医院创办了一个立足于乳腺癌患者身心康复服务的公益性组织——汝康沙龙。每年汝康沙龙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有心理游戏、情景剧表演等等。王丕琳亲自写剧本,《莉莉的一天》、《汝康之家的故事》、《快乐公主诞生记》、《快乐诊所》就出自她手笔。

谈起创办汝康沙龙的初衷,王丕琳说,“我们想通过我们的活动让她们学会怎么爱,让她们知道其实自己是被爱的,社会在爱她们,家人也在爱她们。因为好多病友她很封闭,就会觉得自己被孤立,没人关爱。我们期望通过创造这样的平台,促进她们的沟通,让她们从中找到自己。”

汝康园地

在北京天坛医院乳腺外科一病房的墙上,一幅名为“汝康园地”的绿色挂牌格外醒目。挂牌上几十张整齐排列的照片记录了汝康沙龙创办8年来由王丕琳带领的医护团队陪伴着她们的乳腺癌病友一起走过的那段充满欢声笑语的日子。

北京天坛医院乳腺外科病房,大多收治的是乳腺癌患者。病房里来来往往的行人中,小编驻足半小时并未发现一位满脸愁容的患者。相反,患者与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交谈的内容都是一些较轻松的话题。

“一个人一旦有希望,她会觉得自己哪哪都好,活着就有希望,未来是为希望而活。学习心理学就可以把她的情绪调动起来,即使是癌症患者,仍可以通过努力,让她看到很多东西,你有很多的手段让她知道其实自己还是有希望的。”王丕琳说。

对于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王丕琳表示还是应该强调人文医疗,医生不仅要医病,还要医心。好医生除了要拥有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外,还要学会读心,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拥有对医生这份职业的爱,对患者的爱。爱是人文的基石,有了这个基础,他(她)才会想到其他的东西。

曾接受过王丕琳照料的一位患者说:“遇见她,就感觉遇见了上帝。”

曾有一位患者家属说:“因为天坛医院有王主任(王丕琳)呆着,我感觉我妈妈的病是有希望的。”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