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专业医疗剧:医生拍电影 治疗医患痛

首页 » 医声医事 2014-12-14 解放日报 赞(2)
分享: 
导读
《医缘》,一部展现当下尖锐医患矛盾及年轻医务人员内心面临挣扎的电影,编剧兼导演名叫曹钟强,是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的一名资深麻醉科医生,该电影真实地还原了医生的工作场景,既经得起医生的检验,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医生。

《医缘》,一部展现当下尖锐医患矛盾及年轻医务人员内心面临挣扎的电影,编剧兼导演名叫曹钟强,是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的一名资深麻醉科医生,该电影真实地还原了医生的工作场景,既经得起医生的检验,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医生。

近日,电影《医缘》首映式在上海影城举行。

与其他同类型题材电影不同的是,本片的导演兼编剧,是一名现实中的医务工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麻醉科医生曹钟强。

医生、导演、编剧,这几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职业统一在一个人身上,颇有点“不想做导演的编剧不是个好医生”的离谱。而在曹钟强看来,自己这次“不务正业”的跨界,其实是一次有目的的尝试:“如果有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医生和医院,如果医患双方能付出更多的理解与温情,那么,医患之间的矛盾终有望化解。”

把医院里的悲欢离合、医生们的酸甜苦辣展现在人们面前

医学院学生韵霞走进东华医院实习的第一天,就被眼前的场景震住了:

一群病人家属气势汹汹地冲到重症监护室门口,质问医生为什么他们的父亲手术后一直没有醒来。医生和护士耐心地向他们解释病情,可家属们坚持要冲进监护室。混乱中,一名身怀六甲的护士被推倒在地。

看着卧床不起、先兆流产的护士,韵霞流下了眼泪。在她心里,医生本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没想到实习第一天,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就活生生地呈现在她的眼前。

韵霞决定,一毕业就改行,不做医生。

这是电影《医缘》的第一个场景。这部电影从一个医学院毕业生的视角,展现了当下尖锐的医患矛盾以及年轻医务人员内心面临的挣扎。

《医缘》的编剧兼导演名叫曹钟强,是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的一名资深麻醉科医生;在电影这个行当,他和《医缘》的女主人公一样,是个不折不扣的“新人”。

从医二十多年,曹钟强日出月入的是手术室,但心里一直有一个文学梦。恰好,华东医院经常有文化名人入住治疗,得工作之便,他时常能感受巴金、俞振飞等著名作家、艺术家的风采。医院的隔壁又是上海戏剧学院,听课、学习有近水楼台之便。

1998年,曾多次在报纸上发表过文章和漫画的曹钟强被聘为上海电视台的特约记者。这个身份,让他从一名单纯的医学从业者,逐渐向社会观察者转型。

他发现,医生这一职业常常不被人所了解,病人和家属还对他们抱有许多误解。

曹钟强决定,利用业余时间写一部小说,把医院里上演的悲欢离合写进去,也把医生的酸甜苦辣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一写就是十年。除了工作,曹钟强几乎将所有时间留给了写作。他摸索推敲布局架构、逐字逐句修改雕琢。2009年,三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医恋》终于问世,这部少见的“医生写医生”的小说经报纸连载后,许多读者都被主人公妇产科医生刘诗芬的故事打动。

趁热打铁,曹钟强又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医恋》的姊妹篇《日出月入手术室》,这次的主人公韵霞是刘诗芬的表妹。小说在报纸上连载后,同样引起了广泛反响,曹钟强成为了上海作家协会的一员。不久,从小喜欢电影的他又萌生了一个念头:何不将小说拍成电影,让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医生?

在华东医院院长俞卓伟、上影集团领导以及上海市卫计委等多方支持下,《日出月入手术室》被搬上了大银幕,取名《医缘》。

医疗题材的电影,一定要拍得真实,要经得起同行的检验

一位突发大出血的病人被紧急送入手术室,他的鲜血顿时溅在主刀医生和护士的脸上,抢救中还有医生被他抓破了皮肤。

经过众人的努力,病人转危为安,可检查发现,病人的血液中携带有艾滋病毒,且检验结果呈强阳性,也就是说存在很强的传染性。

消息传来,手术室一片哗然。医院赶紧安排参与抢救的医生护士进行检查。幸运的是,无一人感染。

《医缘》中的这样一场抢救戏,取材于真实的手术室案例。

这样的意外虽不时常发生,但曹钟强想告诉人们,医生就是在这样的高风险和高压力下工作,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命。

机缘巧合,曹钟强不仅担任《医缘》的编剧,还出任导演。虽然对镜头语言并不陌生,但毕竟隔行如隔山,拍摄时的许多细节对他来说都是全新的考验。

为了全情投入,曹钟强向医院告假,院长俞卓伟一口答应,全力支持他的拍摄。俞卓伟告诉他:只有一个要求,一定要拍得真实,要让观众满意,还要经得起同行的检验。

真实,也是曹钟强对自己的要求。当前,以医院为背景的电视剧并不少,但常常因为缺乏专业性而被质疑、诟病。自己在医院干了二十几年,如果拍不好最熟悉的场景,不能向观众呈现医生的真实一面,曹钟强心里无论如何也说服不了自己。

为了真实地还原这些场景、细腻刻画医生的工作状态,平时一贯低调温和的曹钟强,在拍摄现场成了一个严厉的、不放过任何细节的导演。然而,为了追求真实,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难题接踵而至。

比如,拍摄需要一间合适的手术室。华东医院本是首选,但手术室实在安排得太满,腾不出时间。曹钟强只得四处打听,最终在市卫计委的倾力协助下,第六人民医院东院答应给剧组安排出一间手术室,但允许拍摄的时间,还不到两天。

正式开拍时,状况又接连发生,这个临时手术室里连个麻醉机和心电监护仪也没有,一场大手术怎么能没有这些道具?曹钟强赶紧拜托第六人民医院的麻醉科同行,请他们帮忙把十分贵重的麻醉机等手术室必备设备搬运进来。

为了追求真实,华东医院的不少医护人员在剧中“本色出演”。拿惯了手术刀的他们在摄影机面前都是“新人”。为了让这些新人既演得自然,又满足电影的要求,曹钟强动足了脑筋。他一遍遍对同事们说戏,一次次重来,直到满意为止。

这部特殊电影的拍摄,吸引了钱漪、小翁双杰等知名演员以及柏万青的加盟。至于男女主角,曹钟强则特意挑选了在校就读的表演系学生。这个从导演到主角都是“新人”的团队,就这样将《医缘》搬上了大银幕。

他庆幸,自己和在场的每一位医生都尽到了责任,和病人共渡了生死难关

一位身怀双胞胎的产妇被推入产房进行剖宫产手术,而在一墙之隔的另一间手术室里,一位甲状腺癌患者正在接受肿瘤切除手术。

从术前准备,到麻醉,两台手术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很快,一名男婴在产房顺利降生,新生命响亮的哭声,让现场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就在此时,隔壁的手术室却出了意外。麻醉医生李晓强突然大喊一声:“病人呼吸没了!”手术室的气氛瞬间凝固,心电监护仪显示,病人的各项生命指针正在迅速下降,瞳孔也开始散大。紧急插管、抢救,李晓强手握着呼吸皮囊,坚持不懈地给患者供氧,汗水从他的额头上一滴滴地渗出来。

终于,监视器上的指标开始上升,病人的呼吸恢复了正常,抢救成功了。

“哇……”又一声清脆的啼哭声从产房传来,一名女婴呱呱坠地,一对龙凤胎诞生了。

走出手术室,目睹这一切的韵霞久久不能平静,她从来没有感到如此自豪。走出医闹的阴影,韵霞重拾了做医生的信心。

电影《医缘》中的这个生死时刻,源自曹钟强多年前的亲身经历—他就是那位麻醉医生李晓强。

那一天的每个细节,曹钟强至今清晰地记得:按常规完成颈丛麻醉后,他发现病人似乎睡得特别沉,一种不祥的预感突然萌生—他担心病人睡得太沉,可能会抑制呼吸。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特意请来上级医生。上级医生认为,麻醉没有问题,病人的各项体征暂时也都正常,只需加强观测。

此时,曹钟强想起了多年前老师传授的一个小秘诀,他转身从酒精棉球缸里取出一个小棉球,抽出少许棉絮,粘在病人的鼻尖上,棉絮随着她的呼吸一起一伏。

曹钟强相信,这个“土方法”能更直观地监测病人的呼吸,一旦出现异样可能比监护仪上的数字反应还快。

外科医生紧张地进行着手术,曹钟强则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片棉花絮和监护仪,就在隔壁产房传来婴儿的啼哭声时,他突然发现,棉花絮越飘越慢,眨眼间就停止了。曹钟强大喊一声,所有医生立即投入抢救。由于发现及时,病人最终转危为安。

手术后第二天,曹钟强去病房探望那位病人。病人激动地说:“医生,谢谢你们,你们是我的救命恩人。你们抢救我时,我都知道,我还清楚地听到你在喊我的名字,只是我发不出声音。感谢你们没有放弃我,把我拉了回来。”

曹钟强深受震撼:病人当时处在麻醉状态,且瞳孔都已散大,对光几乎都丧失了反应,怎还会有如此清晰的意识?他第一次意识到:人的生命力竟然如此顽强。他也庆幸,自己和在场的每一位医生都尽到了责任,坚持抢救,没有一丝放弃,他们和病人一起共渡了生死难关。

事隔多年,曹钟强之所以要将自己的这段经历搬上大银幕,是因为在他看来,这正是医生这个职业的价值与快乐的最好诠释。

做医生,你永远也不会后悔,因为这份职业的崇高不会变

空巢老人冯冯在家突发胆囊炎,诱发感染性休克。他的儿子却沉迷于麻将台,迟迟不到医院签字手术,最终耽误了救治时间。

事后,冯冯的儿子坚持认为是医院耽误了治疗,他多次向医院索赔无果后,竟带着医闹挥刀捅向医生。

关键时刻,韵霞不顾危险,挺身而出,用机智与温情化解了危机。

电影开场时的医闹风波,一直贯穿于影片始终。

在《医缘》的结尾,医患矛盾最终得到了化解,但现实中仍有许多解不开的矛盾,一直结在医患的心头。

曹钟强说,他拍这部电影,就是想把这些最现实的矛盾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也把医生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银幕前—他们可以无惧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义无反顾地为挽救病人生命而努力,但在医闹面前却往往无能为力,有时甚至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在小诗《医人行》里,曹钟强曾这样写道:“日出月入杏林中,风起雨落医人行; 不图鲜花和掌声,但愿汗水换平安。”

“面对众说纷纭的医患关系,面对步履维艰的医疗改革,更加需要的是相互理解,从而提升相互的信任度。”他相信,如果有更多的人了解真实的医生和医院,如果医患双方能够付出更多的理解与温情,那么,医患之间的矛盾终有望化解。

在曹钟强看来,医学电影是医学文化的一种。他选择了用自己第一次涉足的电影来展示医务人员真实工作和生活,是因为只要有助于讴歌医疗第一线风采,有利于构建医患关系的信任平台的事,他愿意做一个“不务正业”的医生。

上周,由曹钟强的另一部小说《金蝴蝶梦》改编的同名电影开拍了。在第二部电影中,“曹导”又将以一个医生的视角讲述有关整形美容医学的故事。


“如果有机会,电影会一直拍下去,但是我的第一职业永远是医生。”曹钟强没有忘记医学院老师曾对他说过的话:做医生,你永远也不会后悔,因为无论时代、社会怎么变,对医生的需求不会变,这份职业的崇高也不会变。

评论:
评 论
共有 0 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