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临床实验中心主任刘善荣教授
导读 |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刘教授分析了基础研究、交流协作等对实现转化医学的重要性。 |
转化医学:不只是“新瓶装旧酒”
转化医学虽然被许多人视为“新瓶装旧酒”,但是它的提出确实非常必要。转化医学是对既往“产学研一体化”等类似概念的规范与梳理,并从理论层面对于如何将科研成果更快、更好地转化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导,因此转化医学不只是“装旧酒”的“新瓶”。转化医学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科研成果能否真正转化为临床应用,科研设计是否具有临床意义,有无临床应用的可能性,这种关注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实验设计和过程,并对论文投稿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转化医学研究的最大价值在于,它使科研工作者(含临床医生)用更多的时间思考研究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更愿意聚焦于一些棘手的临床难题,从而造福于患者。
基础研究:转化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目前转化医学侧重强调应用研究的同时,刘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无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只要能在不久的将来能投入临床应用或具有临床意义均可纳入转化医学的范畴。例如,消化内科应用的胶囊内镜和神经外科应用的颈动脉支架,就属于临床型转化研究,基础研究的成分较少;而对肿瘤发生机制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目前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但是其目的在于研发新药和诊断试剂盒,所以仍应归于转化研究。由此可见,转化医学在重视临床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基础研究,如此才能连接起基础与临床的天与地。
交流协作:碰撞出转化医学最美的火花
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者之间的自由交流是开展转化医学的前提,正是一杯咖啡的愉快交流促成了刘教授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程树群教授的合作,也促进了肝癌门静脉癌栓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程教授在临床中发现,原发性肝癌疗效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不少患者首诊时已发生门静脉转移而形成门静脉癌栓(PVTT),有PVTT的肝癌患者手术切除率低,术后转移复发率很高。然而,PVTT治疗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因此研究其发生机制及防治策略不仅是肝癌转移复发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同时也是临床提高肝癌患者整体疗效的当务之急。作为分子肿瘤学专家的刘教授与程教授进行了联合科研攻关,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们联合其他领域专家,在组织、细胞和动物模型层面上探讨肝癌PVTT发生特异性分子机制及其防治策略,并命名了一种新的门静脉癌栓——“异位癌栓”,提出了门静脉癌栓发生的新理论,对临床肝癌的治疗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由此可见,实现转化医学需要为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者搭建交流平台,在其中分享对转化医学的观点、认知与成果。(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